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文/李娟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资源的浪费
21世纪的社会是节约型的社会,党中央反复强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党的十六大将保护资源列为“三个基本国策”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可见,党中央对保护资源、节约资源极为重视。而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从事知识含量高的工作,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本应得到很好的珍惜和利用。而事实却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愈发突出——即国家的人力资源、教育投资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本是对人的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多,相应的工人平均收入越高。例如:1976年美国大学生工人的收入比高中生工人的收入高出55%,1994年则高出84%。女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耗费的人力资本越多。因此,女大学生不能就业,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浪费。 其次,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对教育投资资源的浪费。“按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教育成本不仅指教育的政府支出,也包括家长在教育上的花费,外界对教育机构的捐赠投入以及学生的时间价值。”所以,教育投资的浪费,就是教育成本的亏损。这样一来,就是国家、家庭和个人投资的亏本。而它所带来的连锁反映则是教育投资的减少,进而导致教育发展的滞后。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女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的原因,也有来自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从社会方面看 1.我国整体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大。女大学生就业难很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整体就业形式严峻。据统计,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32万人,2005年超过250万人,毕业生人数猛增,但社会需求有限,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2002年,按70%就业率计,全国毕业生离校时未就业人数是36.9万人,2003年52.5万人,2004年69.6万人,2005年达75万人。按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人,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2000多万隐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2.传统文化偏见观念的影响。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用人单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男强女弱的思想观念,认为女性缺乏创新力和开拓力。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工作极少,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挑战性、快节奏的工作,于是女性的反应能力和社会能力受到社会的怀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效率,也尽量避免录用女性。 3.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市场的主体,都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把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作为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而一个人能否就业以及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只与他们能创造多少价值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种就业机制,无视就业者的性别差异,把男性和女性都只视为价值的创造者,只让他们作为价值的创造者在就业市场中相互竞争。他们无视女性对人类及社会创造的价值及作出的贡献,更无视女性特殊的自然生理因素。不仅如此,在目前的国情下,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必须由用人单位来承担,这难免使用人单位产生担忧。其实用人单位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国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女大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利益。 4.高校培养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脱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方式不尽合理,对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教育方式较为落后,教材老化,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这就使得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虽然成绩优秀却在现实中用不上,所学理论和现实脱节,并且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有一定差距。 (二)从女大学生自身看 在校期间,有些女大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看重考试成绩,对实践环节和社会活动不大热心。而男生更注重实践能力,特别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由于受“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女生在潜意识中存在自卑感。少数女大学生在主观上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甚至有些人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贪图安逸舒适的工作,缺乏艰苦奋斗的决心,也使得用人单位不愿接受女生。部分女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鄙视体力劳动,贪图安逸,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到较艰苦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使其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 三、采取积极对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产品,是社会的人力资源,应得到社会的珍惜、尊重并加以充分利用。女大学生就业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解决以上难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做: 1.要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文明、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政府应加大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清除思想文化领域对女生的性别歧视;更新和改变全社会的性别观念,营造和谐的人文性别环境,切实从社会观念上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媒体应加大对女性的正面宣传,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她们的社会价值被社会认可。这样,女大学生的优秀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改变单位对她们的偏见,她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2.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呼吁男女就业平等不能仅停留在舆论的宣传上,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必须落实。政府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两性平等的就业政策、并严格执法。政府应一方面在劳动法、就业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定、完善和实施性别平等的就业政策,用法律规范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让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完善生育保障机制,国家、企业、个人合理分担生育费用,让社会分担企业的成本,使生育保险法制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女性就业压力。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在劳动力市场中监督和处理性别歧视行为,在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重要场所设立性别平等监控窗口。只有明确责任,建立监管机构,惩戒歧视行为,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就业市场机制。 3.加快教育改革。一是转变教育模式。将高校女毕业生就业纳入整体就业规划,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发展机制。二是调整教育内容的设置。高校可以因“女”施教,考虑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和生理特点,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培养上应当不同于男生。三是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设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不同的职业,使她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 4.女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完善自我。一方面,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要努力铸造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女大学生要自信、自尊、自强、自立,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摒弃自傲或自卑心理。此外,女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社交面,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