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娟
掐指算来,中国加入WTO已经5年了。5年来,人民币升值、很多人买了房、很多人喝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洋酒、吃到了来自异国的美食……一切,似乎都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不仅如此,连国际市场“打个喷嚏”,普通市民也有了切身感受: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油价迅速跟进,坐出租车、坐飞机随行就市;国际金价大幅震荡,金银首饰价格跟着几起几落……加入WTO后,政府定价比重越来越小,与市场“接轨”更直接也更迅速了。
入世,使中国贸易从融化的“坚冰”中受益
2000年,和很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一样,何烈辉对于WTO的概念并没有太多思考。2002年9月,乘中国入世春风,何烈辉获得了外贸权,设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其后,何烈辉说,中国入世5年,也是他们达之路公司获得长足发展的5年。入世,让中国逐渐向世界敞开大门,也让世界向中国敞开大门,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类似达之路这样的私营外贸公司如今越来越多,加上原有的外贸公司,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驶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且看江苏省进出口商会张伯春援引的统计数据。入世第一年对外贸易增长1000亿美元,第二年增长2000亿美元,之后三年每年增长3000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29%;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世界排名已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七攀升为世界第三。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00亿美元,至2005年猛增至1.4万亿美元;2001年中国出口产品占的世界份额是3.9%,2005年占7.5%。 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如今也不只是服装、纺织、箱包、玩具等轻工产品和食品了。中国的机电产品已遍布世界,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摆放在欧美的高档商场里,包括中国的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占整个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44%提高到了现在的56%,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由17.5%提高到现在的28.6%。 上海市服装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汤继红是位老外贸了,据他回忆,多年来配额一直是制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坚冰”,入世后放宽配额限制,使我国从融化的“坚冰”中受益,纺织服装行业成为中国“入世”后“破冰之旅”的强势产业。作为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工业一直被认为是“入世”后“受惠最大”的一个行业。当然,“受惠”的热点之一就是配额。他对记者感言,入世和不入世的区别很大,上海市服装进出口公司出口到美国的西裤入世前是200多万打,配额取消后出口数量增长很快,价格也随之提高了。 将历史的指针拨回5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中国汽车产业是中方谈判代表据理力争的、最令人担忧的行业,5年后是否受到了“冲击”? 2006年12月22日,在繁忙的大连港,3000辆中华汽车将从这里离岸发往德国不来梅。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此前一个月,华晨汽车集团已与欧洲大型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签署了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一宗交易。 包括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面对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进口配额制取消等接踵而来的挑战,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不但没有被“狼”吃掉,反而在“与狼共舞”中不断应变图存,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 不是梦想:和欧洲人一样消费 “进口车将潮水般涌入”成为众多媒体对于WTO给中国寻常百姓带来实惠的最形象描述。外贸业务员江强2002年终于换了一辆车,他原本以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的价格会大幅下降,谁知等了大半年,只听媒体炒作,不见车价下跌。他说:“车的款式变化很快,车商不断推出新款,但车价总是降不下来,我只好买了一辆最新推出的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中国人没有等来汽车降价,但用同样的钱却买到了质量更好的车。有媒体统计说,2002年中国市场新推出的轿车有30多款,2003年有50多款。 江强没有想到,仅仅两年之隔,他购置的车价就跌了不少。更多的人在2004年开始将买车提上了家庭议事日程,汽车逐渐从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一步步成为了家居消费品。 除了汽车之外,和欧洲人一样消费已经不是一部分中国人的梦想。越过WTO的门槛,洋品牌消费品正加速在国内各大城市集结。上海南京西路梅龙镇、中信泰富和恒隆构成的“金三角”成为了上海的时尚新坐标,梅龙镇广场一天营业额高达280万元;淮海中路上的国泰公寓周边曾经一夜之间齐刷刷冒出16家欧美名牌专卖店;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LV、CD正式入驻和平饭店南北两楼。动辄几千元上万元的服装,已经距离老百姓越来越近。 5年前,业务员李缜常利用一些出国或者到香港的机会,带一些国内没有的商品回来销售。2005年1月1日开始,我国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至14%,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至20%。这意味着喝上有年份的葡萄酒,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2005年这一年,一些时尚的中国人开始乐于在家中酌上一口洋酒,享受一下“小资生活”。2006年,洋酒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葡萄牙、西班牙等葡萄酒商陆续来中国路演,经销商对于代理的酒有了更多的选择。就连何烈辉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他说,几年来达之路引进了欧洲各种葡萄酒,进口量逐年上升,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平衡了外汇收支,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业务思路。 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5年,光阴荏苒。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防守反击”。 回顾入世5年,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大多数贸易界人士最直接的感受。5年来,在频繁的摩擦与碰撞中,中国贸易界损失不小,但也收获很多。 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从最初的“不知所措”,甚至无人应诉,到逐步学会应用世贸规则,结成联盟应对贸易摩擦,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真实的变化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杨律师目睹了这一过程。他回忆:2002年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才两个月,最具中国特色的陶瓷产品接二连三地遭受来自印度、墨西哥、菲律宾的反倾销调查,“当时,‘反倾销’对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国人一向害怕诉讼,何况是国际‘官司’,于是大多数企业选择了退缩。” 不战而退的结果是,“印度建筑陶瓷反倾销”案因无人应诉而被裁以高出售价1倍多的反倾销税;接着,菲律宾对我国瓷砖实施为期3年的保障措施和加征惩罚性关税;随后,埃及对中国陶瓷餐具发起反倾销调查,又因无人应诉而被裁以征收高达305%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尝到了“被动挨打”的苦头。 数字显示,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初,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时,应诉率只有40%左右,而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已提高到90%左右,对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重点市场的反倾销应诉率达100%。 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实战”中,松散的、各自为战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到了一起。2004年元旦刚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启动了对产自中国的冻虾进行反倾销调查,而此前一年,当美国方面还在酝酿发起调查时,冻虾出口大省广东的一些冻虾生产经营企业已注意到这一动向,自发成立了“广东输美虾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接到立案消息,虽正值元旦假期,但该联盟迅速召开应诉大会,来自广西、福建、辽宁等省份的一些虾生产和出口企业纷纷参加。 如果说“虾联盟”是在第一时间向行业内发出警示,并争取到应诉的主动权,那么随后出现的“鞋联盟”等则是一种更具实质意义的结盟:共同筹钱打“官司”,企业的利益捆绑得更紧了。在2006年2月欧盟对中国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后,中国台资、港资企业率先站出来,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随后民营企业纷纷加入,使这一联盟扩大到200多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鞋联盟”的支持下,有多家中国制鞋企业宣布将继续上诉至欧洲法院,一改过去反倾销终裁后“被动接受”的态度。专家认为,从入世初的束手无策,茫然观望,到现在积极应对,有组织、按步骤、有层次地按照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正日渐成熟。 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西班牙烧鞋事件、尼日利亚中国城被查封事件,等等,等等,更是让中国企业痛定思痛。温州等地的民营企业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思,我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不遵守当地规则,从而招致当地政府、企业和民众不满的因素,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何烈辉的感受是,加入WTO虽然令世界对中国更加开放,但实际上也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经营,享受WTO带给我们的好处时,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所享受的好处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的。 在挨打和成长的同时,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我国对外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增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产品的进入门槛降低,受进口产品的冲击,国内企业寻求贸易保护的意识和手段也在不断增强。 2001年12月11日上午9时,世贸组织(WTO)官方网站在主页头条位置宣布:“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消息的公布很平静,远不如之前多哈会议上那样热闹。一切正如中国加入WTO前的最后一任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所预见:“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不会是立竿见影、一夜之间发生的。中国加入WTO的那一天,将会是很平常的一天。” 5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对外贸易多姿多彩,向世界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 入世5年,在渐变的阵痛中,中国贸易与世界经济渐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