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内需拉动全指导:政府的“粮”》

  可以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方式"是这样的:次贷的起点是美国人无法支付按揭使得房价泡沫破灭,房地产泡沫的"崩裂"导致抵押品价格急剧缩水,这使得抵押品产生的衍生品(MBS也好,以及随后的CDO和CDS也好)的风险"敞露",而金融机构平均30倍的杠杆效应急速放大了这些风险,使得机构的负债和资本金的比例严重不匹配和失调(太少的资本面对太大的负债),金融机构只有快速出售资产来平衡其债务,这种"恐慌性杀价"将导致资产价格"恶性循环式"下跌,导致了各大金融机构瘟疫蔓延,连续倒塌。

  溃于蚁穴。只是当初人们未必想到是次贷。

  瘟疫路径

  经济学问题首先必须是一个能解释的问题。

 第19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2)
  我们尝试先通俗简单的说一遍整个过程: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吧。风险大,收益也大嘛。

  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国内外所有看好这款证券化产品的投资机构,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如果房价不涨了呢?

  危机就开始发生了!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跟着亏了很多。

  原理可以说得这样通俗,但是后果确实惨重。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455.html

更多阅读

第19节:第二章 处世之道:一听二看三点头(8)

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方法》  方法之二,用眼开口。  众所周知,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其实,眼睛还是人们心灵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借着眼波,我们可以交换彼此的感觉与意识。  "言有尽而意无穷

金融之王 微盘 第13节:第二章 金融之王”

系列专题:《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征战录:金融风暴》  第二章 金融之王  国家的“秘密银行”  随着欧洲大战的危机终于平息,以及公债市场的逐渐复苏,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介身于贷款生意,开始向国家和个人发放贷款,但更加小心翼翼地挑选

第32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15)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内需拉动全指导:政府的“粮”》  可以说,雷曼是涉足次贷证券业务最早、最激进、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一家投行。  2006年开始,美国房价的回落和短期利率的上升使得次贷产品的风险升高。 2007年8月,已陷入困境的

第31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1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内需拉动全指导:政府的“粮”》  当初,出现了溃败征兆的雷曼兄弟在这两点的影响下,快速被对冲基金完成致命一击。股价从20美元到2美分,对冲基金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信心的丧失造成了更多的投资人抛出持有的债券,

第30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1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内需拉动全指导:政府的“粮”》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产生于欧美,主要是由十八、十九世纪众多销售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金融机构演变而来的。  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贸易

声明:《第19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2)》为网友骑猪兜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