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玩学习》
慢班两个字,听起来心里就有些不舒服。想到高中那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掉底子的事,心里有些不服气,心想别人能学好,我有可能学得更好。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英语搞上去。? 俗语说,有志者事竟成。真的,志,是很重要的,没有要搞上去这个“志”,就没有其他的什么可言了。? 当然,光有志还不行,总得有一个搞上去的方法。当时,我分析了一下,快班的同学,大概比我们慢班的人多学了2000~3000单词,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3000单词,那就有办法了。? 我当时,决定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大一暑假的时间,猛记单词,拼命记单词。我当时自己给自己下的任务是,每天记100个英语单词。? 开头一些日子,记单词的遗忘率非常高。头天强记100个单词,第二天只能记住三四十个,再过几天,就只记得十来个了。于是,我又反复温习,记忆效果好了一些,经过反复思索,我从背单词的实践中认识到,重复是记忆的最基本的方法。? 我生于1944年,解放前没上过私塾,听说,上私塾,《三字经》、《论语》都是要背的。对于死记硬背,现在是不提倡的,我想,现在,在小学里,是不是由于不提倡死记硬背,是不是由于背记得太少,好多学生都没有掌握一定的“背记技术”?由于课文背诵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是不是使得好多学生不重视背课文,因而对于有关背记的“技术”也没得到提高?? 我读小学时,对背记课文,开始还是感到有些困难,后来,虽不能说感到特别高兴,但不感到头痛,现在细想起来,这里有些技术性的东西值得探讨一下。?

读初中时,我不时将一些在课外阅读时见到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词语用个小本子记下来,还不时地背记一两句,作文时,还将背记下来的词语和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我常常因此而得到老师的夸奖,可能是这样,我对背记的兴趣也因此慢慢地浓厚起来了。也可能是这样,我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有关背记的“技术”。? 后来,我背记的兴趣越来越浓,学历史时,老师并不要求背记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一些历史人物等等,我也有兴趣去花时间记,这在一般人看来完全是花冤枉脑筋,是浪费脑细胞,是干傻事。? 到武昌县工作后,我还继续干过一些这类傻事,比如,我常常去背记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有关国民经济生产数字,不但如此,我有时从《国外科技动态》中看到一些有关美国、英国、德国的工农业生产数字,我也一样去背记,而且有些数字多年不忘,我有时对自己的这种怪癖加以自嘲:我简直是想当美国总统。? 背记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名句,在写作文时,是非常有用的。同样是“背记”,为什么有的学生感到头痛,而有的却感到特有兴趣?有的人擅长背记,背记的速度快很多,背记的量大很多;有的人不擅长背记,背记的速度很慢,背记的量很少,这是为什么?除了天资之外,是否还有“技术”问题?多读多背,是学习“背记技术”的传统方法,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有效的方法?? 背英语单词与留学 对学生来说,背记英语单词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术。? 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所学单词总量不多,且多为常用且较短的单词,只多下点功夫就行了,到了高中,情况会有些变化,但仍不严重,因为总共就一两千单词,如果到了大学,要考四级过六级,单词总量要达到四千六千,有些人就受不了,如果是要想出国留学考GRE,单词总量超过1万,单词背不下来,那就今生别想留学了。? 我有一个假设,可以说明不改进背英语单词的方法,不提高背英语单词的速度,对想读大学、考研、考博的人来说是件可怕的事。? 我假设,考研要过六级,要背6000单词,按传统的方法背记,每背记一个单词一次平均花费1/25分钟,每个单词平均重复600次,共360万次,共需2400小时来背记,以4年计,每年平均600小时,平均每天近2小时,这对专业课压力非常大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时间是很难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