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敏
关心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命运,是哲学的神圣职责。人生在世,面对纷繁喧哗的物质世界,如同漂泊在途中的旅行者,其心灵世界需要一个“精神家园”的安顿。因此,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关系着如何为人类存在寻求精神家园的问题。人类的世代更迭和对本体理念的不懈追求,汇成哲学那无限的和永恒的“寻根”意识之流。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精神的真正家园。本体论“承诺”最终为人的生存活动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所获得的全部认识成果,包括哲学层面的本体论追求,都具有相对性。本体论思维方式不满足于对当下经验事实的认知,试图从事实后面去发现它的本体,表达了人类具有超越现实、追求永恒和无限的理想存在的本性。本体论关注的不仅是客观事实的真理层面,更多的是人生旨趣、生存方式层面。只有通过这种“本体”的追问,人们才会理解世界存在和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 哲学本体论超越自然力或非自然力的神灵崇拜,对生活信念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不会终结。对崇高意识和终极关怀的渴望,是信仰价值形成的内驱力。一个没有人生信仰的人,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哲学在信仰问题上保持一种“宽容”态度,使人们保持对某种最高精神价值的向往。哲学承诺生活之根的使命是科学无法替代的。胡塞尔敏锐地意识到:“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他所谓“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便涉及到哲学所要提供的“精神家园”。 从这一意义上说,精神家园实质上是一个人生信仰问题。信仰作为主体对崇高的终极价值目标孜孜以求的一种依赖感,是“可信”与“可爱”、“理解”与“崇拜”的统一。“可信”、“理解”属于智慧方面的理性范畴,是对信仰对象予以一定程度逻辑论证的结果;“可爱”、“崇拜”属于情感方面的非理性范畴,是从思想上“可信”发展到行为上不可遏止地表现出来的意愿。在宗教信仰中,是从可爱到可信、从崇拜到理解,即可信从属于可爱,理解从属于崇拜,人们决不先求理解,然后再信仰,而是先“爱上帝”,再读《圣经》求理解。在哲学信仰中,是从可信到可爱、从理解到崇拜,科学的信仰以可信与理解为基础,可爱是可信的升华,崇拜是理解的飞跃,因而在本质上是自觉的。 终极关怀作为人的精神世界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渴望,是对宇宙人生形上层次的哲学思考。由于人类社会总是处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并存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迅猛崛起的今天,每个人时刻受到不同价值趋向的冲击,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责任感似乎日渐失落。人的心灵世界需要“精神家园”慰藉,需要坚实的精神支柱依靠和远大的奋斗目标鼓舞。就人的发展而言,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坚定的理想追求都是不可或缺的。为社会建立新的人文价值,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成为哲学的重要任务。在揭示人生真谛与提升人生意义方面,哲学应当发挥价值观与人生观功能,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物之羁绊而回归精神世界的理论指引。 作为终极关怀,哲学具有与科学不同的性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断言‘应当是什么’”。科学以“是什么”的事实世界为对象,哲学以“应当是什么”的价值世界为对象。哲学是一种精神反思的活动,哲学反思从根本上说是为求得对人的生存方式与生活世界的理解。哲学并不奢望为人们提供某种具体知识,而是净化人的心灵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寻求的精神家园具有理性与德性、科学与信仰相统一的特征,即康德所说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哲学理性热爱智慧。理性在求“真”中实现,德性在求“善”中培养,智慧在求“美”中闪光。哲学倡导理性与德性相统一的智慧人生。当哲学智慧面向人的现实生活时,现实人生向理想人生转化。精神家园作为生存智慧与实践理性,是对日常生活意义的哲学体悟,是人类精神自由境界的修养。 自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价值,人类文化创造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向着自由的目标迈进。哲学是一种从总体上解决人类生活中自由与必然关系,寻求人类安身立命之本的努力;是一种探求人类生活意义,特别是终极意义的努力。这既规定了哲学的特殊本质,又规定了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关联以及发挥其功能的特殊方式。哲学因其特有的批判精神而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理性审视社会生活的功能。哲学不仅应当在现实性层面上肯定现实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也应当在理想性层面上扬弃现实性存在,指向理想性存在。哲学需要敏锐地感受时代的生活气息,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动,从中提炼出能指明人们生活意义、引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时代精神,为人类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精神家园揭示人的终极价值,是一种“意义领域”。“意义领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活动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全面展开人的现实世界,并将自然世界与理想世界统一于现实世界。我们只有从实践观点出发,才能达到哲学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自觉。凡是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的哲学,都对人的价值充满理想主义追求。作为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从终极关怀层面,以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塑造崇高的理想信念与道德理想教化方面形成价值导向;根据人们的实践需要,在科学与信仰的统一中发掘人的慰藉力量与生存意义;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性,保证人在这种统一中提升精神境界;在真善美统一的前提下,为人类指出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性通道。总之,充分展现哲学的终极关怀功能,是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思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