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于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它们比发达世界的同行更具胆识,对后者忽视的机会敞开怀抱,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和对失败的高容忍度。这种思维模式取决于它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劳动力丰富低廉但往往不熟练、基础设施落后、规章制度不可预测以及政治不稳定。这些特点都促使它们迫不及待地走出本国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来自任何地方、从事任何行业的跨国公司都有借鉴作用。
![向新兴跨国公司学习](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21544896398.jpeg)
宾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面包公司,像这样的低利润行业,执行是至关重要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合适的时机,以合理的成本将适量的高度易腐产品送到它们的店面。宾堡的领导者不断努力以提高他们遍布三大洲的100多家工厂、庞大的车队和其他运营部门的运营效率。比如,中国的城市街道过于狭窄不便于卡车通行,他们便通过人力三轮车进行配送。同时,他们所有的卡车上都配有复杂的电脑系统,可以使配送路线达到最优化。 一般情况下,一家新兴跨国公司想要和其他来自发达市场的腰包更鼓的对手进行竞争,唯一办法就是将卓越的运营和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以确保极低的成本。宾堡将注意力的大部分放在执行而非制定详细的计划上,说明该公司的领导者明白陷入讨论应该瞄准哪个市场以及如何进行市场开发等刻板的内部制度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 发达市场的公司经常制定他们数十年的海外计划。而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往往会对国际性扩张感到不耐烦。资源的稀缺意味着这些公司从来没有在其国内市场上感到自在,所以冒险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也并非是一次大的飞跃。他们只有运用在困境中学会的以小博大的经验,纵身挺入。 罗勒生物科技是印度生物信息行业的巨擘之一,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快速增长的热情。该公司2001年推出了新产品:生物跟踪器,一种可以帮助学术实验室里的科学家进行样本和研究过程管理的资源规划工具。在那一年年底之前,在这个产品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时候,他就已经结束了第一笔生意。在成立仅仅5年后,罗勒就通过购买德国MWG公司的一个部门获得了在欧洲的立足之地,而德国MWG公司正是当时欧洲领先的基因组公司。 许多跨国公司一般情况下总是尽量避开动荡地区,这些地区的金融状况、交通和通讯设施薄弱,加上官僚政治和反复无常的法律法规,经常妨碍公司运营。但是与之相反,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却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锻炼。 曾几何时,世界上有两类市场:可预测和难以预测的市场,而最难以预料的市场总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成长的公司必须学会适应动荡的环境——以小博大,在竞争中采取非常规办法,少进行详细繁琐的战略计划。 时至今日,对于发达市场的公司而言,除了很可能土崩瓦解外,前景不再可以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与复杂的长期发展策略相比,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对待增长、风险和动荡的策略似乎更加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