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众多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虽处于产业链低端,但是对欧美消费者来说也属必需品,面对成本上升的现实,按说当有议价能力;然而由于此类行业产能多严重过剩且过度分散,再加上实力厂商缺乏整合动力,理论上的议价能力终难获得。
作者:姜欣蔚/文
一般来说,行业调整往往意味着整合将临,尤其对于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此时小企业往往身处困境,资产价格较低,给龙头企业提供低价购买的机会;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被整合也比直接破产要好。 然而,服装纺织业似属例外。虽然目前服装纺织类企业哀鸿遍野,但是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各纺织业或服装业巨头却无意整合,他们更愿意将精力和资金投放在诸如品牌塑造、渠道建设或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上。 退税实质利好有限奥运之年,纺织服装业却是流年不利:美国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加速、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构成一张以产能过剩为经、成本增加为纬的大网,让它们深陷困境。 业内人士对纺织服装业现状典型描述是:三分之一企业盈利,三分之一企业持平或微利,三分之一企业亏损。“考虑到数据可信度的问题,实际情况甚至可能更糟。企业的报表是做给银行看的,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肯定会对业绩进行粉饰,否则不但无法获得新的贷款,原有贷款也有可能会被提前追回。”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助理李质仙称。 由于纺织业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其困境引起了政府的关注。7月上旬,政府高层密集赴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调研。8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将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至13%。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暂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出口退税被许多处于生死边缘的出口型纺织企业视为救命稻草。 理论上讲,出口退税每上调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将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直接增加为利润。“这项政策对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来说,确是雪中送炭,利润增加两个百分点或可令其继续残喘数月;但是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则属于锦上添花,意义并不明显。”李质仙表示。 上调出口退税政策公布后,金飞达、鲁泰A等出口比重较高的上市公司先后预增了年度利润,纺织服装板块亦曾短暂领涨大盘,但多数股票很快又重拾跌势:除了利好已随传闻提前释放因素外,投资者普遍对该政策能否帮助服装纺织类公司挣脱泥淖也缺乏信心。 平安证券分析师区志航认为,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用将很快被消化掉。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延续上半年超过6%的升值幅度,只需一个月时间就可将退税上调带来的改善抹掉;另一方面,由于议价能力缺失,外商将借机压低产品价格,政策利好将再打折扣。有业内人士表示,价格重新谈判后,外商方甚至可掠走50%-75%的退税利好。 “提高出口退税无法根本改变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反而不利于纺织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可以预见,今年下半年行业两级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龙头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困难企业将更加举步维艰。”区志航表示。 纺织企业缺乏扩张热情 虽然国内服装纺织业哀鸿一片,但是技术水平领先、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仍然比较从容。在近期实地调研时,区志航发现,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声潮中,报喜鸟近期部分产品却提价5%,显示出较强的议价能力。 对濒于破产的纺织企业来说,若能被报喜鸟这样的企业收购无异于实现救赎。作为纺织业下游企业,报喜鸟并不自己生产原料,而是全部依靠采购,目前,纺织业处于调整期,整合成本比较低,正是其打通上游产业链的好机会。 然而,报喜鸟董秘方小波告诉记者,目前主要精力放在稳固渠道和建立营销网点上,并没有收购上游纺织生产企业的计划。他也指出,服装纺织业整合的目标一般是下游,只有将下游做大做强,此类企业才能更加强势。 多位分析师也表示,服装纺织业行业出现大规模整合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浙江绍兴一家纺织企业外贸部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当地纺织企业濒临破产或者已告倒闭者皆有,但是一直没有听说有哪家被整合。 李质仙表示,纺织业鲜有大规模特别是跨地域的收购案例,与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有关。收购特别是跨地区收购,往往面临目标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一旦处理不慎很容易引发棘手的劳动纠纷问题,所以业内大企业在整合时会显得比较谨慎。 相较棘手的员工安置,行业产能过剩及资金链紧张,使得整合显得似乎更是多此一举。 “目前整个纺织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大企业受累,宏观调控资金链也比较紧张,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整合都显得动力不足。”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认为。 在汪看来,大纺织企业,规模扩张早已完成,在当前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更不会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选择在此时兼并对手,看上去价格比较便宜,实际上等于主动增加经营风险。 “破产边缘的中小纺织企业尽管价格便宜,但是设备落后、产品议价能力差,很难引起大企业的兴趣。纺织企业一般对下游的服装类企业比较感兴趣,对吞并不属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动力不大。只有少数有一定品牌、渠道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才有机会纳入龙头企业的整合目标。”区志航表示。 多元化抑或专注于渠道建设 同纺织企业类似,服装企业整合的方向也在下游。汪前进表示,目前服装企业竞争的胜负手不外乎品牌和渠道。去年10月,七匹狼增发2285万股,目的即为销售网络升级,以争取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服装业对上游纺织业不感兴趣的逻辑并不复杂:面料供应商供过于求,恶性竞争导致整体议价能力差,收购反而不如直接采购或者委托加工更划算。除非纺织业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否则服装企业价格谈判中的强势地位难以改变。 “未来两到三年,纺织业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汪前进表示。汪认为,纺织企业优胜劣汰是一个渐进过程,并没有纺织企业成批、集中倒闭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的目的之一。 方小波也认为,服装企业无须为上游纺织企业谈判能力增强担心,“纺织业进入门槛并不高,需求增加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入,供求逆转的假设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以来,受股市再融资受限和银行信贷收紧等不利因素影响,即便服装业中的龙头企业现金流亦不宽松。七匹狼今年半年报显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合计为-3752.5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35%。“资金并不宽裕的背景下,既然整合效应比较差,大企业往往倾向于把有限资金用于拓展渠道、增加美誉度等刀刃上。”区志航表示。 部分服装纺织类大企业相较行业内整合,更倾向于跳出行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此前,服装纺织企业多有涉足房地产、股权投资等领域,现在更是呈现出一种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其触角甚至伸至造船业、有色金属等行业。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为1003.6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出口增幅为多年来最低水平,并继续呈现放缓迹象。如此不利的前景再加上潜在救赎者缺乏兴趣,那些既无品牌、渠道,又无技术门槛的中小纺企难道仅剩破产关门一条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