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 孙晓义 借壳吉林制药,一夜间,滨地钾肥法定代表人何茂雄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前几天与一位朋友聊天,他十分感慨地说:“现在暴富只有两条路,上市公司的原始股和矿权。”贵刊的《疯狂的矿权》深刻揭示了矿权的暴富利益链条,古人“投笔从戎”,我却想“投笔荷锄”去找矿了。 一片832平方公里的盐滩,矿权价格由1000多万元增至56亿元,涨幅500多倍,这一连串数字令人瞠目结舌。这样的神话,居然也拉动了无数投资人,当然了,这其中恐怕不乏将错就错者,只要能乘机捞一把,他们不在乎事实真相如何。

谎言并不高明,每每一戳就破。看看记者的调查:“产地淡水缺乏,导致产品品质和产能不能确定;地处偏远,运输相当不便;存货资产虚增。”据当地群众说,“滨地钾肥的老板在四年前就成立了冷湖滨地,前后投入6亿多资金,到现在也没生产出钾肥来,现在只能靠上市融资来解套。” 在借壳消息刺激下,滨地钾肥选择的壳公司吉林制药逆势拉了四个涨停板,不知有多少无辜投资人冲进去。随着真相被揭开,复牌后的吉林制药会何去何从呢?这些投资人又会是怎样的命运? 在人的无限贪欲面前,制度究竟该如何完善才能给投资者一双慧眼? 也许,何茂雄最终能生产出钾肥。这仅仅是也许。他成功或者失败并不那么重要。而拉上不明就里的投资者来继续搞实验显然是不对的,那些中介机构在一旁煽风点火,甚至粉饰财务数据,这就是明明白白的欺诈了。 编者的话:《证券市场周刊》独家调查发现:一些资本利用相关法规的漏洞,以极少的投入获得矿权,再高价转手,实现财富快速增值。滨地钾肥借壳吉林制药这一个案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