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胜算几何



    本刊记者 翟超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正在加快。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正展开对在英国伦敦上市的帝国能源公司要约收购,预计金额将超过25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是中国石化在英国最大的一笔收购。

  无独有偶,继以30.4亿欧元购得英国巴克莱银行3.1%股份后,国家开发银行再次驾船出海,拟与德国商业银行竞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若此事顺利成行,国开行将超过工商银行,创下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高纪录。

  海外并购呈现三大看点

  近年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更是热情不减。国际研究机构Dealogic5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已进行102起海外并购,占整个亚洲地区(除日本)的45%,而2007年全年仅占16%。涉及金额321亿美元,已经超过2007年全年的260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平均每起金额达3.83亿美元,比去年的1.72亿美元已逾1倍。

  从并购个案来看,除单项并购金额连创新高外,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出三大看点。首先,从并购领域来看,中国海外并购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家电、手机、汽车等制造行业,转向金融、资源型并购。如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去年底出资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4.18%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今年5月28日,江西铜业与中冶集团组成联合体,以8.08亿美元获得阿富汗艾娜克铜矿中西部矿区30年勘采权等。

  其次,从并购客体来看,中资企业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并购力度,如中海油服收购挪威上市公司Awilcooffshore,中化国际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GMG51%的股权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由于信息透明,作价相对容易,但并购程序较为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如中金岭南对印尼先驱公司的并购就以失败而告终,中钢集团对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的并购也一波三折。

  最后,从并购方式来看,联合海外机构成为突出特点。如中联重科出资1.626亿欧元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公司和曼达林基金,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100%股权。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与海外私募基金联合,中国企业既能在资金量上进一步做大交易力度,也能积累一些并购经验,并避免在政治上和行业上的操作风险。

  多重因素诱发并购热潮

  那么,新一轮的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背景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呢?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条件逐渐成熟。尤其是近年来,为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同时获得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政府开始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

  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资本市场处于低谷,也使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有了“可乘之机”。受次贷危机影响,一些欧美金融机构必须作出巨额资产冲减,有的资本充足率可能下滑到6%以下,急需新资金助阵压场。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就曾表示,人民币升值,以及次贷危机使外国一些金融机构的市盈率降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等因素,使中资银行正在面临通过并购进行海外拓展的良好机遇。

  从微观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积累,中资企业也具备了海外并购的实力。同时,为拓展国际市场、获取战略资源、学习先进技术、降低经营成本,中资企业也有对外扩张的冲动。如2007年11月8日雅戈尔出资1.2亿美元收购kellwood公司旗下的男装业务,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斥资143.16亿美元收购英国力拓矿业12%股权等。

  海外并购并非一片光明

  然而,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考虑,很多国家对外资并购设置了很高的进入门槛和复杂的审批程序,这给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紫金矿业在国外的有些并购项目就一直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并购价格水涨船高,也使一些中资企业无奈退出,中金岭南对印尼先驱公司的并购,在竞争对手不断抬价的情况下,最终铩羽而归。

  同时,中资企业成功实施海外并购之后也并非一片光明。首先,有些并购对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稳,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巨额投资可能血本无归;其次,由于民族习惯、文化背景、经济环境不同,并购之后的整合难度很大,如TCL集团对法国阿尔卡特、施耐德的并购,就因整合困难败走麦城;最后,由于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并购对象股价持续下跌,也使中资企业持股市值缩水严重,如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目前浮动亏损已超过50%。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胜算几何
  另外,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须警惕“赢家的诅咒”。也就是说,在并购竞争中,赢家通常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而长期绩效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进。如中联重科的大手笔并购,有券商报告直言其收购价格不菲,并认为短期难见协同效应。并购消息宣布后,中联重科遭遇连续4个跌停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82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 中国企业败亦可喜

在惯于单兵作战的中国买家遇阻之后,联手西方同行的中冶为海外收购提供了另一可行性方案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李晨蕾 当中国企业试图以“更聪明的方式”进行海外并购时,等待他们的倒未必是令人满意的结局,不过,在这一可喜的变化中,

海外并购 冯军:中国企业海外抄底要慎重 并购危险很大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国际化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机遇,不过国内企业去海外抄底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他认为,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继续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市场打出中国民族品牌,将中国制造真正变成中国创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点在哪儿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徐翌成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成为对外投资的专业主体   “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境并购中参与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整体而言,在全球跨境并购中仍是个新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

远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例(一)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如何走出去?怎样走出去?这的确是一个严峻而值得深思的课题。  我们试图去找出和解析这样的规律,并给更多的中国企业留鉴:那些壮志未酬的企业,也曾一样地深谋远虑,为何还是掉进了海外并购的重重陷阱?他们为什么

声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胜算几何》为网友狂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