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面板产业坑了大陆 台湾经验将促大陆产业升级



    文/徐斌

  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经济是当前大陆经济的微缩版本,台湾资本的畅通登陆,无疑会将台湾经济转型的经验带到大陆,在产业升级模式乃至经济资源模式配置方式等方面,影响大陆经济产业升级进程。

  今年3月份A股市场暴跌,大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分别问两个朋友对后市的看法。一个是大陆公募基金经理,他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几年的走势非常悲观。另一个是台湾证券业老员工,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十足,认为沪指两年内上万点没问题。这两位市场人士对大陆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看法,非常具有代表性。就在大陆市场对A股市场一片看空之时,台湾市场人士却是空前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截然不同的判断,反映出不同经济背景和发展阶段下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台湾对大陆资本管制完全解除的话,台湾资金自然会铺天盖地的杀进大陆资本市场。事实上目前台湾民间资金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大陆市场。不过都是地下热钱性质,规模有限。从目前趋势看,海峡两岸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

  一体化进程大势所趋

  台湾行政当局"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委陈树7月8日接受岛内媒体访问时称,取消外资的"不含陆资声明书"后,如果大陆资金通过私募基金间接投资台股,"金管会"乐观其成,并且"一视同仁"地管理外资与陆资。台湾资本市场对大陆资金管制将会基本解除。

  而对台湾资金到大陆投资的资本管制,之前台湾官方表示也将解除;7月3日台"行政院"表示,为协助台湾金融业以更有利的条件进入并开拓大陆及港澳市场,放宽现行台湾证券投资信托事业募集的基金、全权委托投资资产及台湾岛外基金投资大陆地区有价证券与港澳H股、红筹股的投资比率。其中,投资大陆挂牌上市有价证券比率由现行的0.4%放宽为10%;投资港澳H股、红筹股10%的比率限制则将予以取消。据悉,这次放宽限制的对象,包括现行证券投资信托事业募集的海外基金、全权委托投资资产及境外基金。

  "行政院"还表示,未来将配合台当局"经济部"检讨直接投资限制及未来两岸协商开放大陆资金投资台湾股市等相关政策,再适时进行调整。

  从上述政策上看,台湾目前已经基本解除了对大陆资本管制。之前,台湾当局对台湾上市公司在岛内及海外募集资金用途严格限制,所筹集的资金不准汇到大陆投资。2007年10月,民进党当局通过了"国(岛)内基金及全权委托业务投资国外范围与境外基金一致化调整方案",宣布开放岛内共同基金及全权委托业务,可比照境外投资基金投资大陆地区股票及港澳H股、红筹股,但投资上限设定为0.4%与10%。专家测算,其对大陆与港澳的基金投资总规模也不超过110亿元新台币,这点"毛毛雨"当然让台湾工商界一肚子意见,随着"马萧"上台,人们预计此项政策将出现进一步松动。马英九新政府上台后开放资本金融领域的力度和速度之大之快,超出此前人们的预计。但因目前内地证券市场还未向台湾资金开放,估计台湾基金投资大陆股市暂时还只能停留在计划阶段;另外,资金进入后也不一定全部流入股市,可能像QFII一样投资部分债券。据估计,如果未来台湾居民可以用台胞证在大陆开户炒股,至少可以带过来500亿美元的资金。对此,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也在日前撰文表示,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将是海协会与海基会下一步协商的重要经济议题。大陆方面倾向采取开放政策,在已同意银行在台设立办事处的基础上,考虑开放大陆金融机构参股台资银行,"逐步开放两岸资本市场"。但王建民同时指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海峡两岸尚未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MOU),依目前规定,与大陆没有签署MOU的国家或地区的基金或股市有较严格限制。王建民认为,未来两岸一旦签署MOU,资本市场将相互开放,不仅可实现"台股直通车",也可实现"陆股直通车",这不仅有助于活跃与促进两岸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两岸资本市场的整合,深化海峡两岸的金融与经济合作。

  海峡两岸资本市场一体化从态势看,基本是大势所趋。这对大陆经济的影响,绝非区区几百亿资金那么简单,更多将会将台湾经济成败得失的经验通过资本市场途径扩散到大陆。

  资源配置背后的知识和信息传播

  市场经济是在价格信号下进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资本市场也是如此,作用有点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委员会。代替原先计委干这个工作的,是市场上千千万万个分散的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等操作行为,投资者对未来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做出抉择。驱动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上市公司的资本利得。投资者判断对了就赚大钱,错了自然赔本。利之所趋,市场博弈现象当然是花样百出,不过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还是资源分配和价格发现,赌场功能不过是附属。

  中国资本市场由小变大,由随时可以关门的试点,到现在规模相当于一年GDP总和的规模,说是赌场自然不符合实际。A股市场是大陆经济资源配置和财富重新分配的场所。市场是由千千万万个分散的投资者组成,他们的行为反映的是他们自身所能掌握信息和知识乃至经验,市场反映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知识信息总和,因此市场的表现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和超越的“黑箱”。虽然市场在人性贪婪和恐惧的驱动下,有时表现失常,但在大部分时间内它还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既然市场是由人组成,人群的知识信息乃至经验都决定着这个“晴雨表”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QFII进入中国后,价值投资渐渐成为市场分析上市公司的主流方法。因为欧美外资机构将较为先进的资本估值方式和预测系统带给中国投资者后,市场投资者觉得这种方式更为理性更为有效,起码在理念上认同这种估值体系。这种估值体系加快了市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这对资本市场的效率提高自然不言而喻。

  当台湾机构投资者进入大陆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绝非简单的资产估值体系的变化。因为所谓的后发优势就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揣摩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在发展历程上少走弯路,在经济增速上要高于发达先进国家。电脑编程、互联网开放乃至汽车制造等“硬”技术固然可以学习。资源配置乃至产业发展方向,也是后发优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来,台湾工业化水平领先大陆近20年,有太多的经验值得大陆学习了。这个用不着大陆官员辛辛苦苦去台湾取经,台湾投资者可以进入大陆资本市场通过投资方式传播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资本市场是对未来打赌的场所,成功者的行为很快被其他人效仿,从整体上看,这有利于经济资源朝合理的地方流动,整个经济效率提高速度要比没有学习对象快得多。

  之所以台湾资本进入大陆资本市场后的影响将要比欧美机构投资者大,就在于台湾经济曾经的历程,与我们现在的表现实在太相似了。

  台湾曾是当前大陆经济的微缩版本

  台湾工业化的进程至少比大陆早了20年,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已经实现连续30年平均9%的高增长,其增长模式就是外向型出口经济增长模式,利用岛内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工业。当时的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转移到这些新兴市场。当年台湾采取重商主义原则,鼓励出口,赚取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台湾对外贸易顺差从1981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106亿美元,1986年更是激增到157亿美元。起先台湾当局为了鼓励出口工业,采用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但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当局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大量买入美元,其外汇储备达到了近8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在当时属于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对新台币的需求量剧增使新台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迅速上升。这个时期美国采用多种手段迫使新台币升值,因为美国是台湾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地。当时美国政府为了减少贸易逆差,采取弱势美元政策。但新台币由于紧盯美元,因此同时贬值,使得顺差继续扩大。这时美国出面指责台湾人为操纵汇率,于是台湾当局采用汇率"缓慢上升"的策略,希望减少对出口工业的损害,同时给岛内产业升级提供可以喘气的时间。但这加剧了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85年的1美元兑39.8元新台币升到1986年的1美元兑35.5元新台币,这种小幅缓升反而刺激了市场的强烈预期,不仅岛内居民抛售美元,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

  由于海外热钱太多,台湾1985年和1986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分别高达51%、37%。由于投资渠道有限,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楼市,使得两者开始飙涨。与此同时,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数量紧缩型措施打算缓解矛盾:首先稍微放开了外汇管制,鼓励岛内企业投资海外"走出去",同时提高了民众携带外汇的最高限制,接着又大幅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打算采用紧缩的方式来降低货币供应。然后又对地下钱庄进行打击,切断游资进入渠道。但这些措施最后都不管用。虽然台湾经济高速发展了很多年,但股市和经济基本面严重脱离,在1985年台指仅746点,而到1990年,在联系汇率引来的热钱推动下,台湾股市指数高达12682点!

  如果将上面的数字规模说大点,将台湾改成大陆,几乎是复述现在的大陆经济!大陆经济也是持续30年高速增长,在国际产业链大转移的背景下,也是长期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换取外汇。人民币也是采取主要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政策,美元自2001年开始采取弱势美元之后,外贸顺差自2001年到2007年底增加27倍!今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大陆也是强制结汇措施让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到2008年6月份高达1.8万亿美元之多!这期间美国人也是急不可待的跳出来逼迫人民币升值,大陆方面也是迫不得已在2005年小幅度升值,同时也是采取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紧缩措施,也是希望不要给出口部门带来太大冲击,也是希望给国内产业升级提供一个喘气的机会,同时也是希望国内企业"走出去"。国际热钱也是大规模蜂拥而至,据有关部门和学者统计,2008年上半年流入中国套利的热钱估计在4~6万亿人民币之间!

  海峡两岸不同时期都是闲钱淹到脚脖子的局面,结果都是楼市和股市暴涨,也都在政府强力打压下暴跌!有趣的是,海峡两岸政府部门都曾经害怕股市暴涨。台湾政府在1987年10月3日干脆派特工跑到交易所抓走证券公司经理和员工,警告不要涨。大陆这边是财政部5·30半夜鸡叫加印花税,10月份监管层打电话给基金经理必须卖股票。甚至海峡两岸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都差不多,1987年是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整个市场人心惶惶,美联储紧接着大幅减息,而2007年是美国次按危机,美联储也是大幅减息。

  台湾经济转型经验将在大陆普及

  如此多相似之处,不得不让人不感慨历史的轮回。对于检讨台湾当局迟迟不调整新台币汇率引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资产膨胀的经济后果,前台湾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孙震总结说,"外汇增加太快是灾害,不是福利;过多的外汇是负担,无益于国计民生。假定台湾政府于宣布自由化政策后认真实施,容许新台币顺应贸易情势自然升值,则预期升值不会出现,国际资金不会大量流入,货币供给不会大量增加,资产膨胀不会发生,产业界可以从容调整以适应汇率变动,让人民可以安享经济成长与升值所引起的经济福利增加,政府也可以垂拱而治,不必手忙脚乱。"

  这个经验,大陆官方未必会总结,但台湾资本市场是知道的,而且会总结,并且有机会就变成利润,这就是为什么今年对大陆A股市场走势判断上,海峡两岸市场人士结论截然不同的缘故。台湾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虽然诸多不振,但其产业升级进程却是令人称道,科技股目前在台湾股市占主导地位。这种局面的发生,相信将来在大陆产业升级进程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目前包括石油在内的基础产品价格暴涨,大陆资源开始不足以支撑原有模式继续增长之时,台湾的经济转型经验更显得弥足可贵。

 台湾面板产业坑了大陆 台湾经验将促大陆产业升级
  大陆对台湾经济转型的学习,未必是由企业精英人士或者政府官员去上门求教。海峡两岸资本市场统一之后,自然有台湾资本来内地通过资本市场博弈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引导。其中产业升级模式乃至经济资源配置方式,过来人自然比后来者轻车熟路,利之所趋,资本市场自然也是趋之若鹜跟着台湾资金后面走,大陆工业化产业升级过程可能要比当年台湾经济轻松容易得多。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估计也要比想象的容易得多。

  两岸金融融合原本是统一事业中的应有之义。但种瓜得豆,两岸资本市场一体化带给大陆经济的好处,可能要比人们原先预计的多得多。

  (本文作者为安邦集团分析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829.html

更多阅读

“纽曼斯”非纽曼思姐被代购坑了一把 金小姐正品代购 假货

一直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在这个骗子骗术层出不穷的土地上,可以确保金身不破。一个月前,闺蜜跟我借钱,说自己被骗的身无分文了。那骗子盗取了她爸爸的qq,然后还跟她视频聊天,说让她给寄点钱过去(人在加拿大),结果她就寄了,打完钱跟她爸爸电

金碚:联盟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

     中国改革开放35年,今天的中国和35年前的中国大不一样,如今一个省的经济规模已经相当于国外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而且经济社会具有了极大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应该下沉到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深入研究

产业升级路径 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我认为,所谓的产业升级,它的核心目的,或者说应有之义应该是最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以更高的效率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过去我们看到,比如零售业巨头亚马逊,它总结出的零售业的本质就是更多选择、更多实惠、更为便利。到

中国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与品牌梦想的再思考

     多年以来,我认为我既是一个化妆品圈内的人,又是一个圈外的人,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和人生定位。所以在第四届中国化妆品大会上,我提过一个观点,我说中国化妆品专卖店的冬天来临了,下来之后圈里就有朋友跟我探讨这个观点

声明:《台湾面板产业坑了大陆 台湾经验将促大陆产业升级》为网友萌港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