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投资者眼中的好银行:‘提高潜力‘-‘全方位打造好银行‘系
文/何自云 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收益,其收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分发的红利;二是,银行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 三是,红利和资本利得的再投资收益。 这三方面投资收益的根基,是银行运用投资者所提供资本的获利能力,它具体体现为银行资本利润率的高低。同时,投资者着眼的是未来,关注的是银行未来持续获利的潜力。因此,打造投资者眼中的好银行,就是要提高银行的发展潜力,获得较高的资本利润率。 利润潜力的逻辑 投资者关注的是银行未来获利的潜力,这种潜力必须具有为银行带来必然利润的内在逻辑,投资者才会予以认可。 我们可以运用杜邦模型不断分解资本利润率来探寻银行利润潜力的逻辑。 资本利润率(ReturnonEquity,"ROE")是银行净利润与银行股东权益(银行总资本)之比,代表银行每一单位的股东权益在分红前的净利润,其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资本的赢利水平越高。 资本利润率可以首先分解为资产利润率(ReturnonAssets,"ROA")与股权乘数(EquityMultiplier,"EM")之积。资产利润率是银行净利润与银行总资产之比,表示银行单位资产的净利润,其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资产赢利水平越高。股权乘数是银行总资产与银行股东权益之比,表示每一单位银行资本所能动员的、能为银行带来利润的银行资产的金额,反映了银行资本的"杠杆"作用,往往被称为"财务杠杆"。一般来说,在资产盈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股权乘数越高,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就越高。 银行资产利润率可进一步分解为收入利润率(ProfitMargin,"PM")和资产利用率(AssetUtilization,"AU")的乘积。收入利润率在数值上等于银行净收入除以总收入,由于净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成本和税收的余额,因此,收入利润率能够反映银行控制成本与降低税负的能力。资产利用率在数值上等于银行总收入除以总资产,它反映了银行利用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 由于银行利润等于总收入减总成本,而总成本等于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资产减值损失及税收之和,因此,收入利润率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系数之和:利息支出系数、非利息支出系数、资产减值损失系数和税收系数。 影响利息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率,即各项负债的利率高低;二是规模,即银行负债的总规模;三是结构,即在银行总负债中,不同利率负债所占比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率越高、总规模越大、高利率负债占比越高,银行的利息支出就越多。影响非利息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职工工资、管理费用等,主要由银行的经营效率来决定。影响资产减值损失的因素主要是银行的资产质量,而税收负担则主要取决于一般不受银行自身控制的税率。 由于银行收入等于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和,因此,资产利用率可以分解为利息收入系数与非利息收入系数。与利息支出一样,利息收入也受利率、规模、结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非利息收入则主要由银行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来决定。 收入增长潜力 利息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增加高利率资产所占比例,是增加利息收入潜力的主要手段。 在银行所有资产中,贷款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债券投资是平衡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的工具。在银行贷款组合中,以个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为对象的零售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又要高于以大型企业为对象的批发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因此,增加利息收入的潜力,需要银行尽可能提高贷款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同时,提高消费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在贷款中所占比重。 要增加贷款,当然需要更好地满足借款人的需求,降低他们获取贷款的成本,缩短其所需时间,增加并改善相关服务,建立并维持与借款人长期稳定的密切合作关系。贷款专业化和贷款合作是增强银行贷款潜力的两个利器。 贷款专业化是指银行把其贷款业务的重点放在自己拥有很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某些特定行业,如能源产业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贷款产品。贷款专业化是银行业相互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有效防范贷款风险、降低贷款成本的必然要求。在银行贷款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银行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都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尤其是中小银行,必须将自己有限的人力集中于特定行业。这要求银行信贷员不仅了解有关贷款的金融知识和信息,更需要透彻了解与借款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甚至要比该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反应更灵敏,才有可能对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另外,集中发放某个行业贷款的银行,由于始终跟踪着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审批单笔贷款时,不必再进行专门的行业调查与分析,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银行贷款成本。 贷款专业化的先决条件和必然要求是贷款合作。贷款专业化往往会导致贷款过度集中,加大整个贷款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银行需要与其他银行进行合作,有效化解风险。同时,由于受到监管当局的限制,有些贷款金额太大,一家银行难以单独承担,或者某些贷款并不是自己的专长,银行为了能够利用这些贷款机会,也需要与其他银行进行合作。 银行相互之间进行贷款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贷款出售,即一家银行出售一部分已经发放的贷款给其他银行。 第二,贷款经纪,即一家银行(通常具有庞大的业务网络)接到贷款申请后,如果发放该种贷款并不是它的专长,或者不想在这个领域继续发放贷款,可以转给其他银行,从中收取一定手续费。 第三,贷款参与,即两家银行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一方固定购买另一方一定比例的新增贷款,或者双方互相购买对方一定比例的新增贷款。通常情况下,大银行(如美国的许多货币中心银行)与小银行(如社区银行)之间常会建立起这种关系,以充分发挥大银行在贷款评估等方面的人才优势,而利用小银行相对过剩的资金。 第四,银团贷款,即由一家银行牵头,由若干家银行联合起来按照相同条件向借款人提供同一笔贷款。这类贷款的金额通常情况下非常大,超过了银行单独承担的能力,同时银行为了分散风险,也不愿将过多资金集中在同一个借款人身上,因此,通过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银团来共同承担,不仅能够有效分散风险,而且能够降低每家银行单独评估、审查、管理贷款的成本。 从发展趋势来看,来自于中间业务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中间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充分利用在从事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主要是存贷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优势,在并不大幅度增加成本的同时,通过向社会提供各种新的金融服务,获取大量手续费收入。比如,银行之所以能够提供代发工资服务,主要是因为单位和企业都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 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条件和优势主要来自七个方面: 一,经营特许权优势。银行业一直都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虽然遭遇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浪潮地不断冲击,银行仍然是惟一拥有经营支票存款业务特许权的机构,社会上几乎所有的机构和个人都必须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银行几乎能够垄断结算、代收代付等业务。 二,业务优势。银行所提供的各项业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业务往往会派生出很多其他业务,贷款就是其典型代表之一。由于在贷款业务中银行与借款人有非常多的接触机会,借款人对代表银行的信贷员容易产生信任感,对信贷员所提供的任何信息也更加留意,因此,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过程,就是向他们介绍银行各种服务、推销银行各种产品的最佳时机,是树立银行形象的绝好机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借款人,都需要在该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其存款一般也就会存在该银行,与之相关的其它业务如结算、代收代付、保管等,也就容易在该银行办理。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对借款人的各种情况已经非常熟悉,在为企业提供各种专门服务(如财务顾问)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贷款就好像是一张银行为客户服务的入场券,能够为银行带来许多其他业务。 三,客户优势。在办理存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的过程中,银行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建立起了比较稳定的业务联系,因此,银行有着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客户优势,它既可以将其对某一部分客户提供的服务,延伸到其他客户,也可以作为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中介,提供其他服务。客户优势是商业银行能够提供代理证券、保险等销售的重要基础。四,信誉优势。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不仅拥有巨额资本金,有政府严格监管的制约,还受到政府安全网(如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等)的保护,因此,银行具有非常高的信誉,从而能够有效提供基金托管、担保等服务。五,硬件优势。为了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银行通常会有非常精良的安全装备和安全设施,这使得银行能够提供其他机构基本不可能提供的保管箱等服务。同时,银行还有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这也使其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客户。 六,人才优势。银行在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集中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能够提供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服务。 七,信息优势。由于银行与社会各界广泛的接触,再加上自身业务的需要,银行集中了大量信息,并建立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检索的完备系统,能籍此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 进一步强化并充分利用上述这些优势,将大大提高银行获取非利息收入的潜力。 成本控制潜力 银行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利息成本、业务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税负。由于税负主要取决于一般不受银行自身控制的税率,因此,下面主要讨论前三个部分。 由于存款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利息成本的主体是存款利息成本。银行要控制存款利息成本,必须尽可能降低存款的利率弹性。 存款的利率弹性取决于客户存款的目的。一般说来,存款人将钱存在银行,主要是追求所谓的"三性",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在银行所提供的存款产品中,"三性"之间通常是有冲突的。比如,盈利性较高的时候,安全性和流动性一般较低;而安全性和流动性较高时,盈利性又较低;但存款人则希望能够将"三性"充分地结合起来。 不同的人追求"三性"时的侧重点又往往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安全性一定的情况下,富人和大额存款人以及退休人员一般更侧重于盈利性,利率弹性一般较高,而穷人和小额存款人及上班族则侧重于流动性,利率弹性一般较低。由于存款人希望能够"三性"融合,把各种产品打包组合在一起销售,将有利于降低客户的利率弹性;由于不同客户的侧重点不同,加大对低利率弹性客户的营销力度,将从总体上降低所有存款客户的平均利率弹性。这两个方面都能使银行在降低利率时不会出现存款同等幅度的减少,或者不需要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增加存款,从而有利于银行降低利息成本。 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员工工资、资金、福利、折旧、广告宣传等。这些费用与银行的收入增长密切相关。银行收入的增长必然伴随费用的增长,因此,银行在这方面的基本策略是,业务及管理费用的增长速度必须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美国惟一"AAA"级银行富国银行(WellsFargo)就提出了"收入的增长速度是费用增长速度两倍"的管理策略和目标。 实现收入增长和费用控制"两不误"的根本方法是银行再造。银行再造是指银行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对银行制度与管理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这包括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再造和银行文化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银行再造的核心和基础,其内容是要通过辨别、分解和评估流程,进而进行删除、整合,对银行运作过程进行科学梳理,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最自然、最能方便客户的方式重新组合。组织结构是业务流程的载体,业务流程改革之后,如果不相应调整组织结构,就无法实现流程整合的目标,流程改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银行文化决定着银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银行再造的目标是要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但是,如果人的理念、价值观等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流程和组织再造的成效就难以持久,因此,文化再造是银行再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流程、组织、文化三个方面的成功再造,银行一般能够同时实现费用控制和收入增长的双重目标。 资产减值损失反映的是银行资产内在的风险程度。实际上,与此相似的还有其他各种损失,如证券交易损失、衍生工具交易损失、操作风险损失等等。由于银行在本质上从事的是风险经营,因此,有效管理风险并尽可能减少与风险相关的各种损失,是银行控制成本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为此,银行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即通过银行所有层次、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协调一致的共同参与,对银行所面临的所有各种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全面、全程和全员。 财务杠杆潜力 财务杠杆对银行资本利润率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财务杠杆反映的是银行动员债务资金的能力,通常运用债务与资本之间的比例来表示。在银行资产总规模和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自有资本越少,财务杠杆越高,资本利润率也就越高。因此,发掘财务杠杆的潜力,就是尽可能减少银行资本实际持有量,尽可能扩大银行资产总规模。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银行自有资本越少越好,财务杠杆越高越好。但是,随着《新资本协议》的实施,银行发展的资本约束力越来越大,银行必须持有足够的资本,才能满足监管当局的强制性要求。监管当局的要求只是“最低要求”,在实践中,由于市场主体(如存款人、债券持有人、同业债权人等)自我保护所形成的市场约束力量的作用,银行需要实际持有的资本,往往要远高于这一“最低要求”,而且也同样具有强制性。 中国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仍然充满信心,市场主体对银行资本的要求还比较弱,银行必须实际持有的资本量主要取决于监管当局的强制性要求,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财务杠杆仍然比较高。对于那些超过监管当局最低要求的银行来说,仍有扩大财务杠杆的潜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增加,市场约束力量会不断加强,这种潜力也会逐渐减弱。 对银行资本的强制性要求,无论是来自监管当局,还是来自市场主体,都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相关,风险越高,所要求的资本也越高。由于风险涉及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地量化,因此,监管当局尤其是市场主体对于银行风险的判断,并据以要求银行所持有的自有资本,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当局和市场主体“感觉”到的银行风险程度(即“perceivedriskiness”),而这种“感觉”(perception)又与银行发展历史、声誉形象、广告宣传、新闻报道、增长速度、竞争地位以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结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树立安全稳健的经营形象有利于银行提高利用财务杠杆的潜力。 银行财务杠杆作用的充分发挥,还依赖于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能力。如果银行受到市场需求、营销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约束而无法扩大资产规模,则可通过回购已发行的股票来减少资本,从而提高财务杠杆。比如,2007年美国富国银行就回购了220万股已发行普通股,占2006年末普通股余额的比例达到了6.5%。当然,富国银行回购已发行股票,除了提高财务杠杆、提高资本利润率以外,还有稳定本行股票价格、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为收购做准备等目的。 (本文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更多阅读
奥巴马眼中的医改1 :美国为什么要医改?
小引:前一周我们讨论了关于医改中的几个问题,感谢很多朋友的关注、评论和批评。其中专门分析了美国医改的历史和现状,有些朋友似乎不是很能理解美国医疗体制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一周,我们把白宫发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15日对美国医疗协会
我眼中的好同学——薛一凡 同学眼中的我英语作文
我眼中的好同学薛一凡我眼中的好同学,他是一个练过书法的学生,也是班里跑的最快的同学,他就是——张景淇。张景淇的眼睛小小的,眯起来只留一条缝儿,总是感觉笑眯眯的。他的身材瘦瘦的,嘴巴小小的,像个小女生。他每天都面带严肃,好像一位
我眼中的诸葛亮学生周记 我眼中的诸葛亮400字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上午四节连上,下午还有班会课。昨晚连夜批好了两个班级的周记并把两篇较好的周记敲入博客“保存到草稿箱”中。上周布置的周记,三个题目:1)《我眼中的诸葛亮》:学完《隆中对》《出师表》后,对诸葛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什么是创意总监眼中的好简报brief 创意brief模板
什么是Creative 心目中的好Brief?| 2010-11-22 11:11:10关于brief,你不得不知道的一些事情。如果你跑到任何一家4a广告公司,你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场景:创意部和客户部的人关在一间房间里,分别拿着一张薄薄的纸,争得面红耳赤;你这个brief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太聪明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