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剑雄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私营企业走过了一条坎坷的道路。我国的私营企业从1992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的私营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一样,今后将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后继发展中,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有政府政策方面的、有法律方面的、有经营环境方面的、有自身经营方面的,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中国的私营企业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几年,中国的私营企业在数量上还将继续增加,企业规模也将继续扩大,私营企业将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也将更大。 不断宽松的发展环境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企业有国际视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使得中国的私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和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一些私营企业已经从不规则出口、通过代理商出口阶段发展到了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阶段。一些企业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加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部分私营企业已经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资本市场进行了IPO,部分私营企业开始尝试用收购兼并、买壳上市等对外投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
![什么是平等主体 私营企业期待平等市场主体地位](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42312692012.jpeg)
政治环境与政策更为宽松 四次宪法修正案明确了我国私营企业的地位,明确了私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认可了私营企业主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明确了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各界对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的作用也有了正确认识。近几年来,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所面临的政治环境日益宽松,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更加宽松。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宽松的政治环境。 私营企业的平等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政策越来越宽松。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逐渐对私营企业放松了一些管制行业的进入限制。随着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的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相继出台和落实,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各方面所受歧视大大减少。 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1978年以来,我国私营企业获得了高速发展,逐步在竞争性领域取代了国有企业的地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后继发展中,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以私营企业自身为界,可以将中国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外部因素 1.市场准入方面私营企业还面临很多歧视性政策 私营企业发展近三十年来,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纺织、电子、轻工、建材、机械等行业,而电力、煤炭、石化、烟草、银行等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私营企业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进入壁垒。相对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对私营企业还是“限制多、审批多、服务少”。在公有制企业进入的国民经济19大行业92小类中,外资企业已全部进入,而个体私营企业有4大行业没有统计数据,分别是金融、科研和地质勘察、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业以及教育。还有一些领域虽然有名义上的进入权,但是实质上还面临各种各样难以跨越的门槛,在电信、邮政、航空、电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对私营企业还是封闭的。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各地相继制定了一些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不过“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