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家 港人的医疗管家



张毅翔:当医生一天只能医几十个患者,而用IT却可以一下子医几十万人

  

  周应

  9月初,当中国内地开始爆发三鹿奶粉导致婴幼儿尿结石病例后,香港医院管理局随即进入了警戒状态,“99.9%的香港小孩都没事,但近两周越来越多的内地小孩来香港医院做检查,我们开始发现一些小孩有这样的病例”。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疗信息经理石致豪医生说。他的上司、香港医管局医疗信息总监张毅翔医生正密切关注着信息系统中每天自动统计出来的最新病例数,“医管局从9月23日开始启动了一个特别评估中心来跟踪婴幼儿尿结石的病例,到10月3日我们已经检查过了2.5万名儿童,对4900个儿童进行了跟踪治疗,现在已发现了5例尿结石病例个案,这些都在我们的系统中进行了跟踪和记录”。据张毅翔介绍,香港医管局的相关部门正与医院合作起草相关法律文件,力求在两周内让香港的医疗体系做好相关的防治准备。

  随时调动全港医疗资源以应对突发疾病,这只是香港高效医疗管理水平的一个表现。目前,香港男性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平均寿命——78.6岁,而香港女性的平均寿命则位列全球第二,为84.6岁,高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香港的出生婴儿夭折率为5.4‰,居于全球最低水平,这充分说明了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而在医疗投资方面,香港政府每年的总医疗支出为679亿港元,仅占其GDP的5.3%,远低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1%、英国的8%~9%。

  以相对较少的医疗资源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正是香港医管局成立的初衷。这种状态的实现得益于一套医疗信息系统,它使得香港的医疗资源能在全港范围内统一调配和使用。

  资源协同平台

  目前,香港医管局管理着占香港医疗市场份额95%以上的公立医疗系统。香港的公立医院是港府为市民提供的一项福利,市民看病除了收取挂号费外,其他费用,如治疗、用药基本免费,港府按期补贴公立医院相关费用;此外,病人住公立医院只付3%的费用,其余97%由政府补贴。

  在1990年香港医管局成立之前,香港面临着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同样的困境:各大医院各有不同的管理架构、制度、机构文化、福利条件及发展方向,彼此之间相互竞争而非相互协作,这严重影响了医疗资源分配和运作效率。1990年,香港政府成立医院管理局,由其对全港医疗机构实施统一管理。1991年,香港医管局接管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开始逐步实施以统一调配资源、提升医疗管理水平为本的医疗改革方案。

  “当时,香港医管局的一些高层已经意识到,面对庞大的医院体系和医护资源,想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必须要依靠信息系统,于是在成立初期,便开始集中IT力量研发支持统一管理的、以临床服务为主的信息系统。”张毅翔说。

  到目前为止,这套临床医疗系统(Clinical Management System,CMS)的开发持续了15年,整个系统的设计配合香港医管局统一调配资源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思路,为香港整个公立医疗体系设计了一套全新的IT架构:医管局集中管理所有公立医院的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各医院只是应用端,各自保留规模极小的IT部门负责本院的IT系统检修、维护等琐碎工作。

  2002年,为了改变香港医院之间各自发展而导致不良竞争、分散资源的局面,香港医管局开始推行联网制度,将全港所有公立医院整合为7个医院联网,各联网内的医院按服务性质,分成急诊医院和康复医院。每所急诊医院附近都有一两所康复医院与之配套。此举让联网内的各家医院定位更加清晰,彼此之间由竞争关系逐渐转向相互协作。

  香港医管局医疗信息部为了配合这次改革,在CMS基础上开发了电子病历系统,为所有在公立医院看病的病人建立一套可在各医院间共享的电子病历。在这个电子病例平台上,病人不管是在医管局旗下哪家医院诊治,他的所有诊疗数据,如X光片、过往病历等都能通过信息系统汇入病人的电子病历里,以支持病人在各医院之间互相转诊、享用各医院协作提供的人力、设备等医疗资源。联网医院还设置了病人服务中心,负责在医院间调整病人数量,以缩短病人等待看病和治疗的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这套电子病历系统提升了香港医院的管理效率,并优化了医院流程,它使医生可以从CMS中迅速获得患者过往病历以支持诊断。此外,在医生开完处方后,患者的各种信息就会被及时传递给药房备药,药房人员只需将药品标签打印出来粘贴到药瓶上,患者就能通过标签上的详细说明明白如何用药。这样既缩短了患者在药房取药时的平均等待时间,也避免了因为手写标签误读说明的情况。

  2003年,大规模的SARS疫情凸显了香港医管局高效管理的一面。当时,医管局总办事处通过信息系统,与7大医院联网进行统一管理和医疗信息的及时传递,实现了在医院间灵活调配人力和设备、服务资源,医管局统一支援专用衣物、仪器、药物等,使得SARS疫情得以控制。2003年,医管局医疗信息部还将CMS与香港警署的重大事件调查及灾难支持工作系统相联接,用以追踪SARS患者的亲属与密切接触者。

  CMS帮助香港医管局实现了医疗资源应用最大化的目标。目前,这套系统通过医管局在全港发放的12000部临床终端机,支持着29000名医护人员使用,每天平均有4500名使命者翻查30万次病人数据,以支持他们的诊疗或医护工作。

  “这套系统每年能帮医管局节省8亿港元的医疗支出。”石致豪医生说。费用节省主要来自于CMS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的次数、减少用药错误,以及减少了医护人员重复询问病人病历所费的时间、因流程得到优化与控制而缩短的病人住院时间等。目前,香港对医疗信息系统的人均投入约40美元,这一数字远低于美国和加拿大的300美元、英国的280美元。

  如今,CMS中的电子病历系统正通过香港政府推行的“公私营医院协作计划”,开始推广至私家医院,病人只须向香港医管局申请一个密码,就可以让自己的私人医生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免费查询自己的过往病历。“我们的系统被推广至私家医院后,整个香港节省的医疗资源更多。”石致豪说。

  让医生爱上电脑

  无论是香港医管局医疗信息总监张毅翔,还是医疗信息经理石致豪,在他们的名片上都印着醒目的医生头衔,他们都是正规医学院毕业并持有医生执照的医生。1993年,做了1年医生的张毅翔放弃了地位高、收入好的医生身份,转投IT开始参与CMS开发。这种职业变换对于张毅翔个人来说,既是出于自身的兴趣,更是因为“当医生一天只能医几十个患者,而用IT却可以一下子医几十万人”。

  香港医管局从最初开发CMS开始,就一直采用一线医生直接参与系统开发的模式,力求让系统尽可能切合医生诊病的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也在建设统一医疗系统的英、美、加拿大等国,大多是由软件商开发系统,然后由医院购买给医生使用。两种不同的模式带来了不尽相同的应用结果:目前,CMS已覆盖到香港所有公立医院,几乎所有医生、护士都在依靠系统完成医护工作;而投资了120亿英磅大力推行全国医疗系统的英国,目前只有50%的医生愿意使用系统。

  医生们习惯手写处方,如果必须使用电脑,他们大多只是简单地在电脑里录入一个处方,或者干脆请文员来帮忙录入信息。这样做可能导致录入的病历资料过于简单或出现差错,难以支持后续治疗方案。最关键的是,医生对病人的诊断通常带有很多个性化描述,而信息系统为了实现准确查询,必须使用国际通行的医学标准码,因此医生在输入病历信息时必须将个性化描述转化成医学标准码,而这种标准码有30多万个,需要医生写报告时逐个查询,这是使他们没有耐心用电脑来工作的关键“麻烦”。如今,张毅翔他们已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加入了医学标准码的自动转化程序,这省去了医生做报告时翻查标准码字典的麻烦。

  张毅翔称,让医生用电脑工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香港医管局采用的是由医生参与系统开发的模式,一批像张毅翔这样喜欢电脑的医生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最初,我们发现有一小部分医生对电脑感兴趣,于是我们就跟他们合作,逐步开发一些功能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效率,然后再靠他们的影响力逐步向其他医生推广。”张毅翔说。

  最早被医管局医疗信息部开发出来的是开药方的功能模块。当过医生的张毅翔深知医生在开处方时要反复在病历本、处方或其他单据上抄写诊断结果很麻烦,这个模块就是帮助医生一次写完处方后,系统会自动将其分配和粘贴到其他单据上。“当医生用习惯了这个功能后,我们再开发一些其他应用系统。”第一代CMS系统就是由这些陆续开发出的功能模块“拼合”而成的。“我们从一开始就画出了统一医疗的蓝图,因此在做各个功能开发时预先实施了标准化,以利于后来整个系统的整合。”

  现在,张毅翔所在的医疗信息部的27名员工中,有5名医生和8名护士,他们的职责就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思考如何利用IT工具优化看病流程,以保证开发出来的CMS系统能最大化地切合医护人员的需求。如今,在香港医管局的IT治理架构中,不断被邀请进来参与系统开发和推广的医生发展成为160人规模的“医疗信息计划督导委员会”,他们提供医生需求以供系统开发,并帮助和培训医生更好地使用CMS系统。

  如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香港各医院对同一个病人的诊断或检验结果,这些数据合起来就是病人的整个病历,“用这个系统的医生越多,病历的准确性就越高,它对医生的支持就越大”。

  现在,香港医管局一共管理着800万份病人病历及相关资料,医生通过数据分析报告系统可以方便地调用这些资料,“从CMS系统开始使用后的每一个诊断、每一个处方都在这里有记录”。 CMS上庞大而翔实的数据,使医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医疗研究。“现在,医生们每有新的项目要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脑。”香港医管局用了差不多10年“等来”了医生对电脑态度的转变。现在,香港医管局已将临床管理系统的培训课程列入香港医学院学生的毕业培训内容,“每个学生在成为医生前,都要学习如何应用CMS系统”。

 医疗管家 港人的医疗管家
  此外,通过设置查询条件,CMS还可以支持香港医管局做各种医学调查,比如调查最近两年某一年龄段的病人常患疾病,医管局可以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市民的健康状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1953.html

更多阅读

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 香港优秀人才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Scheme),简称优才计划。是香港政府推出的一个设有配额的计划(一年1000个名额)。目的是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来港定居,以提升香港的竟争力。该计划于2006年2月23日公布并于当年6月开始实施。当

港式“蜗居”《缺宅男女》简介 8平米蜗居堪比豪宅

《缺宅男女》聚焦港式“蜗居”剧中的钟嘉欣与吴卓羲俨然是海藻与小贝(小图)的“翻版”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新婚之夜排队买楼《缺宅男女》讲述香港人的“房”事羊城晚报记者郑惟之TVB晚间九点半黄金档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收视之后,终于有

中国姓氏韦氏拼音拼法 中国香港粤语拼音姓氏

中国姓氏韦氏拼音拼法经常有看到护照上或港人的名字中出现中文的另类拼音, 于是在网上搜了下,原来那叫韦氏拼音的. 呵呵A:艾--Ai安--Ann/An敖--AoB:巴--Pa白--Pai包/鲍--Paul/Pao班--Pan贝--Pei毕--Pih卞--Bein卜/薄--Po/Pu步--Po

刘德华当香港特首算不算个笑话? 刘德华2010香港演唱会

去年底,香港某社交网站进行特首候选人提名,刘德华出人意料地以32%的支持率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支持率28%的陶杰,第三是支持率23%的李嘉诚)。当时,不少人把这个“评选”当作一个玩笑。但如今,当香港特首选举因唐英年的“违建丑闻”沸沸扬

声明:《医疗管家 港人的医疗管家》为网友痴意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