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楠
在2008年9月之前,牛根生喜欢谈“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在他的退休计划里总免不了提及老牛慈善基金会,为此媒体更是不吝笔墨的将蒙牛称为“德企”。这一切尘嚣止于三聚氰胺的出现。 9月16日晚,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在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生产的69批次产品中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蒙牛牌婴幼儿配方乳粉榜上有名。作为“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的中国奶业巨擘,蒙牛涉足了奶制品的全部产销环节,此次事件难辞其咎。 牛根生曾经标榜的“德”引起了群情激奋。“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牛根生在蒙牛全员大会上自问自答。但慷慨激昂的演讲却把自己的“干系”定为“不知之罪”:“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马,以及他们的帮凶,其他人有谁知道暗藏在宝宝肾脏里的这颗‘定时炸弹’?然而,‘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在牛根生的描述中,奶牛一天需挤奶三次,每次奶农都是把奶牛赶到奶站进行统一挤奶。这种散户养牛数量几乎占到了全国原料奶供应的90%。即使蒙牛建起了五座规模在1万—3万头的超大型现代牧场,“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传统模式所供原奶仍占蒙牛总奶源的40%左右,粗放式的奶源供给使得原料奶质量不高、疫病难以控制,“害群之马”也有了做手脚的空间。 蒙牛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不查”。在今年9月之前,蒙牛的监测环节没有一项涉及三聚氰胺。9月以后,密集的检查给牛根生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蒙牛40多个生产基地的原有检验设备中可转用于检验三聚氰胺的设备只有10台,试剂则根本没有,等于‘从零起步’。”牛根生的麻烦是,出事后第一周设备不到位、检验能力不足时,不得不把未经检验但已变质的原奶倒掉,仅一周就损失了1亿元; 而设备到位后,又因为数量不足且检验耗时长,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奶被倒掉。在快速检测方法出来前,蒙牛在生产环节损失惨重。 事发半个月,蒙牛的资金链千疮百孔。产品销售严重下滑,在9月19日达到最低值,销售量降低90%以上,甚至导致部分生产线停产。再加上召回问题奶以及消费者退货,蒙牛销售回款由原来的月回款30亿元急降为月回款10亿元。 此外,蒙牛股价暴跌,导致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幅缩水。2004年12月成立的老牛基金会旨在发展慈善事业,成立之初因为资金有限,牛根生将自己的蒙牛4.5%的股票抵押给摩根。而今,随着蒙牛股票的严重缩水,其抵押在摩根的股票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牛根生又一次写出了慷慨陈词的万言书:“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求救信发出后,老牛基金会以类似抵押贷款的形式从联想控股等机构获得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摩根里的股份。牛根生亲写感谢信:“一定要以蒙牛为鉴,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老牛控股),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在这里,再一次向大家鞠躬致谢了!” 为了维护民族大义,老牛“宁愿白送兄弟也不卖给外国人”,确实悲壮满怀,但正像没有多少人相信他慷慨激昂地宣称蒙牛并不知道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增加蛋白含量这个“全行业潜规则”一样,声调越高,人们的质疑和鄙夷也就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