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发布了一份年度光伏企业的全球排名。在这份排名中,除无锡尚德仍稳据第三甲之外,另一家名为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中国企业也进入十强。
早在今年年初,《华尔街日报》曾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175年来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了一次综合评价,英利(YGE)被评为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活跃的股票之一。这家总部位于中国冀北重镇保定的光伏产业制造商在有175年历史的纽交所上市时间才只有半年。 其实在英利没有上市之前,公司前身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惊人的高增长业绩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根据天威英利去年公布的数据,过去三年里其业务增长率高达1260.18%。 继无锡尚德2006年于纽交所上市大受追捧后,2007年6月8日,英利绿色能源也正式在纽交所鸣锣。此次IPO总融资为3.19亿美元。 很快,英利就让美国投资者感觉到物超所值。5月15日,正是华尔街金融危机蔓延出一派忧云惨淡,英利绿色能源发布了第一财季业报,当季营收同比增长10%至2.28亿美元;而净赢利更从上年同期的120万美元暴增至3190万美元。 10年前,就在公司刚刚成立之时,英利对外界来说还是一家不为人所知的光伏产业入门企业,就入选了国家发改委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这使英利一下子跃到了国内光伏行业的前台。 此后10年里,对新能源的强劲需求将英利进一步带到了全球舞台,英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其产品和服务从多晶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逐渐覆盖到最终端的光伏应用系统和光伏系统集成及安装。 英利总裁苗连生从一开始就强调产业链的完整,这种垂直一体化模式在光伏产业是有先见之明的。因为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这种情况下,产业链条越长,位置就越有利,因为它的品质控制可以从原料延伸到成本,调整一个参数,上下游能马上联动起来,同时也能实现成本结构最优化。 赴纽交所上市后5个月,英利公布了一份令业内更加惊讶的“10年规划方案”。按照这个方案,英利将在未来10年内在保定投入1228亿元资金,打造一个年销售收入305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事实上,“10年规划”公布前,英利总投资30亿元的两条年产40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线已经在保定悄然动工。而按照早先的规划,2007年动工的英利三期续建工程,只是其中一条年产200兆瓦的生产线,另一条则要等到2008年才开始动工。英利生产线突然提速并将生产线产能翻番,显示了其扩张的野心。两条400兆瓦生产线将于2009年建成并达产,届时英利的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将达到600兆瓦的产能,年产值超过118亿元,比2008年增长将近一倍。 目前,总投资56亿元的12大项目相继开工。这12个项目几乎涵盖了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而为了占据产业链高端,英利的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和风机并网发电逆变器项目也开始逐步实施。 在英利的“10年规划”中,保持产业链的完整仍是其努力追求的长期目标。按照规划,2008年到2017年,英利将不断扩张完整产业链项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在继续扩张目前太阳能电池板产能的技术上,以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为切入点,发展整个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包括薄膜生产设备的制造、薄膜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及大规模应用,以及在耗材导电玻璃等配套材料产业化等方面的规划。 未来10年,英利将处于一个急速扩张的时代。尽管目前全球经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国际油价也出现暴跌,但国际投资者仍看好英利太阳能产业的光明前景。今年11月,法国开发署下属的法国经合投资公司(PROPARCO)联合荷兰发展银行、德国投资开发公司向英利提供了总额7500万美元的贷款。 但业内也有人士担忧,在目前的产业链中,英利乃至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都没有深入到最上游的硅原料,硅原料进口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硅原料供应紧张,价格大涨。虽然苗连生也曾表示不排除在未来建设硅料生产线的可能,但如果英利不能有效控制硅原料供应,将成为其最大的风险。(记者/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