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点评:微软“黑屏”是一箭双雕



  文/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 刘进然

 律师点评:微软“黑屏”是一箭双雕

  微软的“黑屏”计划在中国似乎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挑战。但在微软谨慎的“你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提示语背后,已经暗含了微软作为全球知名企业,特有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其采取的法律风险规避措施更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他说:凡是没通过验证的用户,微软就指责我们使用的是盗版软件,不是还有20%的正版用户也没通过验证吗?这不是侵犯用户的名誉权吗?

  我说:首先,鉴于软件认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盗版软件认定的复杂性,微软没有肯定“未通过其认证的用户就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而选择了“可能是”的谨慎用语,避免了因错误确定用户使用的软件为盗版软件可能构成侵犯用户名誉权的法律风险。

  其次,微软的本次认证启动的是Windows XP专业版和Office软件,其中商业用户未经许可擅自复制用于其商业经营,属于商业性使用,本身就不符合《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的合理使用,已经涉嫌侵犯微软的软件著作权。但微软并没有直接认定使用盗版的商业用户为“侵权者”,而采用了“受害者”的措辞,避免了因错误认定用户为“侵权者”而带来的侵犯用户名誉权的法律风险。

  他说:微软如此轻松地潜入别人电脑,万一收集用户的姓名或任何个人信息怎么办?这和“黑客”有什么区别?

  我说:针对黑屏计划在网络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收集和披露用户个人信息,而侵犯用户隐私权的情况,微软的黑屏计划采用“自愿验证”的方式。微软针对可能出现的黑屏现象作出充分说明,与强制性安装到用户电脑中的其他的“流氓软件”不同,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安装并进行验证,不属于未经许可侵入用户电脑的非法侵入“黑客”行为,不符合“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的“未经许可的非法侵入”犯罪构成。

  而且,微软在随后的《关于Windows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致用户的公开信》中明确承诺“该计划不会以任何形式收集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或任何其他可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个人信息”,消除了“黑屏”计划可能因收集和披露用户个人信息而侵犯用户隐私权的法律风险。

  他说:每隔一小时就黑屏一次不是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吗?微软侵犯了我的电脑所有权,软件财产权。

  我说:未通过验证的用户会出现黑屏和“盗版”的提示,在用户可预见和同意的前提下出现的,且并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同时,用户可以采用将Windows系统的自动更新选项关闭,不下载安装验证程序等措施予以解除。由于用户(或“受害人”)使用的盗版软件,并不具有合法的所有权,即便出现“黑屏”和提示干扰行为,也经过用户(或“受害人”)同意,并不构成侵犯用户的软件财产权。

  此外,微软并没有破坏电脑硬件,更不构成侵犯用户电脑所有权。同时,“黑屏”计划除修改盗版软件外并没有修改电脑其他软件信息,也不因修改用户其他软件的而构成侵犯著作权行为。更不符合“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犯罪构成。

  总之,微软在黑屏计划商业推广前,就其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了相应的评估,先后采用主动告知、非强制措施以及关于个人隐私权的申明等规避措施,将可能出现的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名誉权和隐私权法律风险予以排除。在商业推广过程中,微软也针对公众对其法律责任的质疑作了合理的危机公关。而正中微软下怀的是,唇枪舌剑的法律争议将微软“黑屏计划”演变成公共事件,纷繁的媒体报道无意间却成了微软的免费营销广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2196.html

更多阅读

win7被微软黑屏 微软跨进“黑屏门” 国产软件新商机或现

近日微软向媒体声称,10月20日开始实施的反盗版计划的目的,仅在于让用户识别所使用的微软产品是否为正版,每小时“黑屏”是对盗版的提醒,用户可以选择不安装此更新。然而,网友们对其善意的提醒似乎并不买账,据腾讯调查显示,有83.60%的网友

微软黑屏补丁 微软黑屏凸显中国软件窘境

编者手札人家图穷匕见,你可好,图还没打开呢,先把刀子撂人家眼前了,谁受得了你这个?——鱼顺顺微软黑屏凸显中国软件窘境杨小洁 微软黑屏事件沸沸扬扬,遭黑屏当日既有各路人马撰文,讨伐者居多,部分作者以涉嫌垄断为主要攻击点,部分作

声明:《律师点评:微软“黑屏”是一箭双雕》为网友帅的刚刚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