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诊流程的优化,到远程医疗监控、生物识别、无线技术等信息化方案,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方面,中国医疗卫生的IT建设正面临拐点。
本刊记者 马荟
“一个公司如果能做好HIS (医院信息系统),那么它同样能做好整个社会系统。”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在“2008年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新浪潮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话,道出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北京目前97%的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门诊挂号、划价收费、药房及出入院电子信息管理系统,80%的二级医院建立了门诊挂号信息系统。 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医院网站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为标准、版本不同,各个医院的HIS系统也是“形态各异”。一方面,国内医院普遍存在业务量剧增,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另一方面,病人接受医疗过程中对医院相关项目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支出费用、处方及治疗计划等。 让医院“跑起来”、“聪明起来”真的那么难吗? 谁动了我的宝宝?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15000个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传统的新生儿标识采用纸质腕带,人工书写的信息滞后,而且是静态的,这种只对婴儿进行标志的方法存在管理漏洞,无法杜绝无意和恶意的人为调换。 在马来西亚的Sri Kota专科医疗中心,RCG(宏霸数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无线射频识别解决方案被成功应用在Sri Kota专科医疗中心的妇产科室:医护人员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系在婴儿的脚踝上,以便实时追踪婴儿在医院范围内的所在位置。同时,无线射频识别读写器可以辨别从育婴箱中抱领婴儿的护士身份,以确保婴儿的安全。 当婴儿被抱出指定的区域时,医护人员可以迅速接到警报并立即获知接触婴儿的人员身份。这种精确的追踪、定位技术和识别系统,帮助了Sri Kota解决婴儿的安全问题,也省却了因要安装其它复杂安全系统而产生的额外开支。这套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有源 RFID 标签技术,能够自动发送数据或位置信息的现代化医疗管理系统。 在我国,上海市新华医院对新生儿管理进行了首次尝试。在产房,护士用PDA读写器,对母亲及宝宝的手腕“刷”两下,利用同一编码等手段将亲生母婴“绑”牢。腕带里的芯片可存贮1000个汉字信息,包括住院号、日期、婴儿出生日期和性别、护理和治疗记录等信息。这项技术应用目前在国内医疗机构中还处于起步阶段。 医疗即服务近10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医院以及全社会的重视。2003年非典后,政府加大了在医疗信息化方向的投入。据邓小虹透露,在未来,北京市卫生局计划成立北京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中心,以推进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指导中心还将推进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 而优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国内各大医院导入高质量的服务发挥积极作用。基于先进的M2M技术的RCG病人遥距监护系统,能够完成对老弱病人及心脏病病人远程监护。对于无人照料老人,基于M2M技术的信息化方案能在第一时间将老人的健康状况自动传输给医疗呼叫中心及家庭成员。在医院,错误用药导致医疗事故,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很大损失,RCG临床追踪系统精确识别患者,达到患者、药品、剂量、途径和用药时间的高度匹配。 医疗服务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带给消费者的是安全和方便。在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前进的大潮中,融合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Biometrics生物识别技术、Wireless无线技术、M2M远程医疗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为医院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