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你准备好了吗?:大萧条时代》
然而,在这一时期结束之前,大面积的农业地区都显示出了越来越明显的迹象,这就是对新政不抱幻想。很多衷心支持AAA的富裕农民,如今开始像城市商人一样,对其他类型的联邦支出怀有疑虑,特别是在1937~1938年间,当时,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巨额救济支出重新抬头,债务不断上升,人们心照不宣地、想当然地认为:大规模失业将就此止步。征税养活那帮所谓的城市废物——在乡下,失业被看做是伪装起来的懒惰——让很多独立农户大为恼火,很多年之前,他们开始就把自己跟雇主利益集团视为一体。对工会劳工的所谓骄纵,他们不由自主的贪婪以及对罢工的强烈偏爱,都让独立农户不能忍受。在中西部地区,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所促成的互惠贸易协定被证明在总体上是不受欢迎的——这是一系列无条件的最惠国协定,允许加拿大、南美各国及其他国家把牛肉及某些农产品销往美国,以回报互相给予的优惠。终于,那些在1932年大难临头、惊慌失措的时候,在1936年慢慢恢复元气、心怀感激的时候,投票支持罗斯福的中部地区农民,如今舒舒服服地回到了他们传统的保守主义。 1940年,共和党满怀希望地注视着这些发展趋势,提名那份勾起人们乡愁记忆的“麦克纳里-豪根法案”的联合起草人、参议员查尔斯?C. 麦克纳里作为副总统候选人,而把温德尔?威尔基排在候选人名单的第一位,作为总统候选人,其政纲是确保土壤保持补偿的连续性,同时要求取消农作物产量控制。不管有什么样的冤屈不平和巴结讨好,这次选举的结果尽管有利于本届政府,但还是让人们看到了长期以来支撑新政的工农联合开始破裂。诚然,南方在政治上依然是“可靠的”,贫困农场经营者的地区也是如此,而且,有环保意识的、进步主义的西海岸依然热爱着罗斯福;但在别的地方,反叛的大旗已经高高飘扬。罗斯福横扫了全国除了辛辛那提之外所有4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与此同时,纽约市抵消了北部的反抗,芝加哥抗衡了南部的反抗。另一方面,在农村人口比例大于全国平均数的10个州当中,他丢掉了9个州:印第安纳、爱荷华、堪萨斯、内布拉斯加、科罗拉多、南北达科他,加上不可战胜的缅因州和佛蒙特州。农业新政之父、如今的副总统候选人亨利?华莱士的家乡州,强烈地跟他作对,尽管其选票的差额还没有大到1932年他们反对另一位竞选总统的老乡那样的程度。这是不是农业社会的忘恩负义呢?一个热心支持新政的人很可能是这么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