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非官方赞助商的奥运营销



李宁公司奥运战役的成功,不仅仅是抓住机会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最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的运动品牌非凡的创新能力。

  

  作者:蔡一飞

  创新要点:以极富创意的赞助策略,用小得多的代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营销大战中获得了比官方赞助商更大的成功。

  2004年夏的那一天,CEO张志勇亲自赶到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的投标地点,郑重地填上了那个占李宁公司全年销售额20%的数字。

  那一战,李宁公司倾尽全力,甚至已经酝酿好上市计划,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烧钱似的奥运营销。根据测算,这场营销大战耗费的资金,将接近2004年李宁公司全年销售额的80%。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实现“胳膊拧过大腿”的奇迹——阿迪达斯开出了高出李宁两倍的价格,轻松获得官方赞助商的资格。

  这,决定了李宁公司征战北京奥运,只能走一条创新的道路。

  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一个月后,市场调研公司胜三(R3)公布了全球品牌此次北京奥运营销排行,李宁公司位列前5强——是其中唯一一个“非官方赞助商”,更是唯一的运动品牌。

  另一家调研公司盖索普的调查则显示,认为李宁公司是奥运赞助商的消费者,与知道阿迪达斯是奥运赞助商的消费者,数量在伯仲之间。

  现在,张志勇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诠释这次竞标失败。它重新树立了李宁公司的战略观——战略执行绝不能受任何一个具体事件所制约;也给全世界一个机会,看到一个充满智慧的李宁公司。

  在2008年奥运会男子篮球场上,身披阿迪达斯战袍的中国男子篮球队拼尽全力才挺进8强;而李宁公司却轻而易举地站上领奖台——身披李宁战袍出战的西班牙和阿根廷男子篮球队,分列亚军和季军,仅不敌美国梦八队。

  这可不是简单的“运气”。赞助篮球项目,是为了“生意”——篮球已经成为李宁公司销量第二的品类,同时也是平均单价和毛利率最高的品类。李宁公司需要不断提示消费者,李宁品牌在篮球领域的建树。而签约西班牙和阿根廷,则是为了保证战略上的成功。这两个球队都位列世界前四强,又分属不同大洲,从赛制安排上来说,夺牌的可能性最高。

  更何况,这还是非常合算的生意。赞助费并不比国内运动队贵,比如赞助西班牙篮球队的费用是一年220万元人民币,它带来的回报却是一个世锦赛冠军,一个奥运会亚军,绝对的价廉物美。

  这就是李宁公司奥运战略的核心思路。自1992年以来,李宁公司一直是奥运赞助商,这一次却在家门口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最大的挑战就变成,如何将李宁公司已有的奥运资产进行传承,避免因为失去奥运赞助商资格而遭受品牌损失。

  赞助运动员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是品牌的曝光度,李宁公司赞助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中4个最具夺金实力的代表队——体操、跳水、射击和乒乓球,这几乎涵盖了大部分优势项目。比如体操。在体操项目的全部14枚金牌中,中国队获得了9枚。他们精彩的比赛画面被重复播放,比赛服上的“李宁”logo熠熠生辉。在李宁赞助的中国运动队中,体操还不是夺金比率最高的项目,李宁跳水队只丢了一块金牌,李宁乒乓球队甚至连银牌铜牌也全部包揽。

  准确的统计是,中国体育代表队共有27位金牌得主身披李宁战袍出战,超过了金牌总数的一半。而竞争对手耐克,赞助了28个代表队中的22个,却仅仅实现了另外不到一半金牌的收获。这就是效率。

  其次是品牌的国际化,这是李宁公司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比如对NBA的达蒙·琼斯和恰克·海耶斯的赞助。但国际化的道路何其漫长,李宁公司在此之前所做的,更多的只是品牌和设计的国际化,最终带动的依然是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

  而奥运,则是李宁公司千载难逢的建立品牌国际知名度的机会。这一次,李宁公司选择了西班牙奥运代表团和瑞典奥运代表团。选择瑞典的理由很简单,那是一个公众形象非常好的国家,对全球的公益赞助非常大,在基本人权保障和平等方面做得很好,这能为李宁品牌带来良好的形象。

  西班牙代表队则有另外一番深意。用张志勇的话说,西班牙人热情奔放,精力充沛,有坐不住的性格,同样一件衣服,西班牙人就穿着不停走动,这必然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事实上,就李宁公司而言,这些赞助早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从设计能力到管理水平再到市场推广,李宁公司都围绕奥运赞助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实这才是李宁公司奥运战略的全部。还有什么比专业运动员披挂李宁品牌装备征战奥运,更能体现李宁公司专业技术能力的机会呢?

  这一次,李宁配备了最优秀的研发设计人员,选择和最顶尖的研发机构合作,为运动员装备采购最好的材料,“几乎不计成本”;聘请全球知名广告公司为李宁设计制作广告,它让你直到最后一刻李宁品牌logo打出来的瞬间,才知道这其实不是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的广告。

 李宁:非官方赞助商的奥运营销
  还记得那个运动员在李宁logo下喊出“请将我逐出赛场”的广告么?和李宁公司宣扬的运动态度同样重要的,是让人眼花缭乱交替出场的运动员的面孔,李宁公司赞助的运动员几乎悉数登场,数量比正牌赞助商阿迪达斯广告中的运动员还要多。这只是2007年一个季度的广告诉求,下一个季度就转变成有技术含量的运动比赛装备。

  李宁公司最具有创意的赞助,则要数对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赞助,这让观众在2008年全年在体育频道都能看到李宁品牌的logo在主持人的身上熠熠发光。用张志勇的话说,媒体在奥运会上是第二重要的。这也几乎开创了中国赞助电视频道,而不是在电视台做广告的先河。

  为这些努力划下完美结局的,是没有人预料到的荣耀时刻,李宁公司创始人、前体操世界冠军李宁在鸟巢上空飞奔,并点燃奥运火炬。《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也许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免费广告。

  但李宁公司坚持不针对此事进行商业开发,甚至不予置评,对外表示李宁点火炬只代表他自己,代表运动员,代表中国人。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贯穿在李宁公司整体奥运营销的始终——准确地寻找合适的载体;清醒地把握营销的尺度——一个充满智慧的品牌。

  诚如张志勇所言,李宁是个小公司,预算有限,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巧妙的手段。

  不过,摆在李宁公司面前的,是未来几年如何消化奥运给品牌和企业带来的收益,以及如何将这种创新精神持续下去。最新的消息说,李宁终于要真的踏出那“国际化”的一步,前所未有的变革也许即将到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2328.html

更多阅读

李宁:最坏的日子已成往事

      过去两年,整个体育品牌行业遭遇严冬整体增长出现停滞。平素低调的李宁,不得不重新走上前台,亲自调整公司的转型战略。  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李宁,正领着他23岁的公司,努力地适应前所未有的陌生环境,并迎接未来一项项未知的挑战

李宁:最坏的日子已成往事

     过去两年,整个体育品牌行业遭遇严冬整体增长出现停滞。平素低调的李宁,不得不重新走上前台,亲自调整公司的转型战略。  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李宁,正领着他23岁的公司,努力地适应前所未有的陌生环境,并迎接未来一项项未知的挑战

安踏VS李宁:龙服与赤鳞对决伦敦

     2012年,当传统体育用品行业集体遭遇库存压力时,依靠不断开店增加利润的传统营销手段似乎已回天无力,于是,集体押宝伦敦奥运会成为他们翻身之战的重要转折点。  5月17日,安踏高调宣布启动奥运战略并揭示伦敦奥运会中国奥运冠

迪卡侬:面向大众的口碑营销

迪卡侬:面向大众的口碑营销文/本刊记者李颖  发自上海人流如织的商场,手提购物篮,满载而归的顾客,如此场面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置身于大型奥特莱斯,而事实上,这不过是法国大型连锁运动用品专业商场迪卡侬(Decathlon)带给消费者随心所欲的

迪卡侬:面向大众的口碑营销

迪卡侬:面向大众的口碑营销文/本刊记者李颖  发自上海人流如织的商场,手提购物篮,满载而归的顾客,如此场面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置身于大型奥特莱斯,而事实上,这不过是法国大型连锁运动用品专业商场迪卡侬(Decathlon)带给消费者随心所欲的

声明:《李宁:非官方赞助商的奥运营销》为网友身下玩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