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中国互联网代表一种文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30年是全球信息化或者说整个全球进入信息社会的30年,30年前个人电脑开始流行,这也就表示互联网开始流行,没有个人电脑就没有互联网。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它让我们非常及时地跟上了信息化的步伐。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从个人电脑到互联网很我们可能会再次失去最好的发展机会。

  现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人们开始关注并探讨互联网对中国崛起的作用。在我看来,中国的互联网代表一种文化。

  互联网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中最深刻的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它通过影响社会的文化层面的方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这一点可以在若干个方面得到印证,1997年,许多中国公司都计划在美国建立办公室,最终成立了接待处,这样单位领导去美国考察时有人接待。想法变成现实,事情做成之后,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使生意走向国际,同时将国外先进技术信息引进中国。互联网诞生之后,人们的视野、触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开始转变。比如,在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从商业、各方面的咨询来讲,它印证了世界是平的这一说法,这将促使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发生转变,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中央领导人开始注重网民的声音。这一点我们有切身的的体会,新浪依靠BBS起步,BBS在中国应该如何发展?国家政策是否允许它发展?当时这些疑问在高层人员中存在争议,而这些争论的话题真正地决定了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命运。那时,银海威建立起一个网络,他试图回避政策问题,在稳定后寻找发展空间,之后169网创办,另外新华社也顺应形势创办了一个网站,即现在的中华网。国中网提出建立封闭的互联网,而依据当时的政策角度,建立国内封闭的互联网依然存在着居多政策问题。

 王志东:中国互联网代表一种文化
  换一种说法, BBS就是电子小字报全球贴,那时这种变化与我们原有社会之间存在着冲突。今天回过头看看,令人高兴的一件事情是整个社会已经允许、容忍、接纳了互联网的存在,而且通过互联网人们反过来对国家的政体、政策、政府或者管理模式产生影响,从而促使其进行转变,现在所谓的信息透明、舆论监督,都源自互联网,从互联网起步。这样的一种变化会引申出全社会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的重大变革,这是年已有所体现,相信在今后,还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未来。一句话,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和眼界,也影响了我们整个社会体系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

  1968年互联网实施,直到1987年我头脑中依然没有任何互联网的概念。大学时代,喜欢出去逛街,喜欢上中关村,当时为什么这么喜欢去中关村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计算机的兴趣。在中关村,能看到真正世界级的产品,那个时代的中关村在IT界,与世界的距离最近。学校图书馆,甚至市里许多实验室都缺乏最新信息的更新,而中关村能提供很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信息。

  到中关村不久,心里就萌生了去硅谷等IT技术先进的地方看看的想法,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跟世界先进水平保持第一手的接触。在没有互联网与世界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这个接触只能是实际的现实接触,也只想着怎样才能够到达与世界最近距离接触的地方。1995年,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之后,才发现要与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或知识接触,并且尽量缩短距离要想,不一定非要人去移动,互联网就能为我们实现。比如,在今天,看新产品不一定非到美国看展览,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最新的产品、最新的信息。因此,可以说1987年进入中关村为我后面接触互联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1月,我第一次到美国,去了微软和硅谷,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愿望。所谓走国际化,当时在我看来就是公司怎么走出去,怎么在硅谷进行合作。转了一圈后,收获甚微。7月,接受惠普邀请,我又一次到了美国,呆了一个星期,之间也没特别的事情。而真正受益颇丰的是同年10月在美国参加的一个会议,当时受邀参加IBM的OS2开发者论坛,亚洲参会者仅我一人。人生路不熟,英文水平一般,会议结束之后,呆在屋里无事可做,随手翻阅在机场买的一本书,里面有磁盘,这是我第一次在旅馆里面接触互联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我的BIOS升级了,因为有了互联网,在旅馆里我可以照常工作,千里之外照常可以处理日常事宜,或许所能做的事情更多。回过头来,如果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我想互联网会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机会。

  1995年10月会议结束后,回到北京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和互联网应该如何握手?12月,我看了微软的一个互联网战略宣言,也相信软件的未来一定在互联网,于是1996年初我开始筹办整个互联网战略,这个战略包括大概五、六个不同的方向,其中一个就是做网站。4月,汪洋加入,5月我们就成立了第一个MIMN,即新浪网的前身。1997年,对于处于路线之争的思通立方来说很关键。从个人来讲,我绝对认同利用互联网,但冯波在商业计划中明确要求将互联网的东西全部摘除,他认为公司的全部收入都来自软件,公司的性质是软件公司而非互联网公司,他将亚信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我们则是软件公司。8月我们正式签订融资合同,成为IT业融资的第一家,而亚信则成为互联网融资第一家。12月,召开融资后开的第一个董事会,其中最重要的决议就是将汪洋那个小组解散。

  有些董事在会上言谈非常尖锐,认为他们投资的是软件公司而非互联网公司,投的是产品公司而非服务公司,简而言之就是必须让我解散团队,等公司有钱之后再考虑如何运用资本手段,甚至可以收购中兴。这似乎很解气,但收购之后的路怎么走?对我来讲,我已经迷恋上互联网,互联网成为认定的一个事业,于是在董事会上我成为孤家寡人,我要求他们给我几个月的时间,团队可以不解散,而是转卖。这个要求被他们接受,我开始与冯波商谈,试图说服他再不允许我做网站的情况下,买下这个网站,冯波犹豫半天最后决定不买。经历大的斗争之后,1998年整个团队都憋了口气,赶上世界杯,然后是经济风暴,大连锦州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网站一定要做好。一直到98年底,新浪逐步走向正轨,我们才正式扬眉吐气,在董事会里面我们这条路线才真正获得胜利。

  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现代人不如先人”的说法也紧随而至。这两者之间的比较主要是个时间差距问题,孔子、老子一辈子集中做一件事,另外加上他们很多弟子上千年不断美化之后产出的智慧,他们在后代人眼中就是“完美”的象征。现在我们希望一个人用五年做一个成绩,所花时间不一样,智慧也就不能够对等。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东西,比如大量海归的到来、风险投资的进入,以及我们面对外国兵团时的那份自信。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产生与形成都面临着特殊的背景,第一是白手起家,第二政策上从来没有正面的支持,第三个是互联网在产生之时就面对着国际的压力,直到今天,大家都相信外国兵团在中国已经全军覆没,这是互联网真正能带来的,过去是,将来亦是,一切都有可能。互联网首先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东西,咱们可以把人类社会上先进的文化、文明在互联网上加以浓缩,其次互联网有生产力,这与电力、蒸汽机一样。将来互联网会产生什么企业?再过十年,也许我们并不真正去关心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互联网的普及将是我们进入信息化的最重要标志。

  (王志东,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2360.html

更多阅读

王志东:我只是把东莞创业精神带出去了

王志东:我只是把东莞创业精神带出去了   类别:社会民生 作者:陈伟华 原创 浏览量: 69  发布时间:2009-09-29   版次:DA01 版名:东莞读本 封面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王志东很谦虚,他一上台就说,自己回到东莞谈创

王志东:变革时代总有不如意

编者按:我觉得外界对我的期望值一直很高,压力一直很大,很多事情新浪没有做出及时调整,丧失了很多机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起来。   记者:重新创业的感觉如何?是兴奋还是更多地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因为业内对你期望似乎很高。  王志东:我觉

段永基VS王志东:倒腾挪移阳光创富(二)

2 风云际会:网络为王 1995年5月,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口竖起一块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是中国第一则互联网路牌广告。广告牌向北1500米,便是由张树新创建的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北京瀛海威。这一年,中国

段永基VS王志东:倒腾挪移阳光创富(一)

出场人物:段永基 王志东 关键字:阳光创富 商业影响力:互联网 资本力量  在互联网的创富模式出现之前,中国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增长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是灰色部分居多,要么是增长缓慢。而自王志东们开始,中国企业家阳光创富的大旗被正

王志东:人生第三起点始于“协同”

   ●王志东坚定地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协同软件将成为软件行业全新的增长点      ●协同软件在中国发展可以和世界同步,因为中国的基础电信设施和网络完全具备了条件     ●目前中国软件业外部环境非常有利,对软件行业的政

声明:《王志东:中国互联网代表一种文化》为网友蝉鸣半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