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飞
从常州往江阴的老公路边,静静伫立着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工厂里安静而有序,丝毫看不出这个行业热火朝天增资扩产的模样,只有厂区主干道上用于路灯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组,提示出企业正位于一个风口浪尖的光伏产业。 只做最擅长的事 2004年成立的浚鑫科技,最初涉及光伏产业链的就是太阳能电池片,而后拓展到后端组件生产和光伏工程,2007年在伦敦上市,始终保持着业务的单纯性,并未曾向更上游的硅料加工拓展。目前浚鑫科技拥有1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和50兆瓦的组件生产能力;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净利润的增长高达252%。 而这个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正致力于打通产业链的宏图伟业,从硅材料加工,硅棒拉伸,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集成到系统安装,被称作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当然硅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并不会因此改变。 这种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已经在光伏产业内被挪威和日本的企业证明过成功,其最大的好处,是更接近源头的原料供应,以缓解行业两头在外所受到的挤压和制约。不过,CEO盖力进并不打算走这条路。“我们只做自己有优势的事情。”他说。因为,产业链上游“一哄而上”的企业太多了,已经有超过30家企业投产硅料加工以及多晶料浇铸和单晶棒成型拉棒。这些企业未来产能即使只兑现一半,其供应量也超过下游太阳能电池片企业需求的一倍。“不需要花这么大的投资,现在有足够的供应商可以选择。”盖力进说,更重要的是,竞争激烈长期必然带来竞相降价。据了解,上游硅片的价格近期一直呈下跌趋势,10月5日市场采购价格还在58元人民币,到10月15日已经下降到51元,下降幅度超过了10%,平均每天下降价格都在0.5元~1元之间。这样的降价幅度和速度,已经让浚鑫科技的存货体系发生改变,只“囤积”不超过两天的硅料,材料紧张的时候存货周期至少超过10天。 事实上,浚鑫科技同样站在激烈竞争的风口浪尖。其最核心的太阳能电池片研发和生产是整条产业链中进入瓶颈较高,但利润也相对较高的部分,因此行业龙头企业多集中在此。盖力进曾经长期在无锡小天鹅服务,被家电行业惨烈竞争洗礼多年,那种激烈程度不是目前光伏产业可以想见的。正因为有此经验,盖力进相信市场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消费者而不是原材料——光伏产业也不例外。而向产业链下游的市场销售端拓展,既是盖力进擅长的,更是浚鑫科技应该前往的方向。 到最终市场去 最大的市场在欧洲。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欧盟一直努力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到12%。那里也成为资本协助下产能急剧扩张的中国光伏产业争夺的焦点。尤其是德国,2004年,德国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法》的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可观的政府补助,当年市场增长达到235%。 那一年,浚鑫科技才刚刚成立,但发展的方向已经确立——利用当前的全球需求,不断建立并扩大忠实的客户群体;同时努力在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扩大销售和分销渠道的建设。2007年7月,浚鑫科技选择在伦敦上市。这样做是为了更贴近客户,对其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拓展有很大的好处。公司2008年上半年报表显示,超过81%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其中大约50%的客户在德国,20%的客户在西班牙。好消息是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了5.4%。 现在,已经不止是销售这么简单。早在2007年10月,浚鑫科技上市3月后,一家名为浚鑫科技(欧洲)的公司就在瑞士成立。浚鑫科技可以以欧洲公司的名义出现,以减弱品牌背后“中国制造”的阴影,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业务,逐渐从光伏制造商向太阳能电站运营商和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 截止到目前,浚鑫科技已经在德国和西班牙兴建了11座中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这种本土化的运作方式,缩短了与当地公司之间的差距,同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成熟的产业链资源。兴建太阳能发电站是个赚钱的活儿。用行业人士的话说,把光伏组件搬到屋顶上的价钱,可以和组件制造出来的价钱一样贵。政府补贴随之而来,大约有60%的成本可以在政府补贴中得到消化。 德意志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认同这一做法。报告称多晶硅材料的供应超过需求后,产业链向下延伸非常重要,具有从电池到系统甚至到提供电力的垂直一体化的公司最不受产业震荡期的影响,而将来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看起来具有更好的回报。 “我们要做的是‘中国制造,世界销售’。”盖力进笑着说。浚鑫科技倾向于直接与安装商合作,或者参股或者签订长期销售合同以锁定市场。盖力进已经在考虑将组件安装转移到境外市场去,在当地成立公司,未来还有可能实现“欧洲制造”,彻底解决当地政策更多倾向本地公司的问题——而且散件的进口税与成品一样,都是10%。 市场主导未来 最近这些日子,盖力进正在争取一个大项目——用太阳能电池取代原有的玻璃幕墙建造大楼,仅太阳能幕墙的投资就达数亿元。江苏省政府正手握数亿元资金,计划扶持光伏产业在日用市场的拓展——对于尚待开放的中国太阳能市场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太阳能市场是最典型的政府市场。光伏产业虽然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前期投入巨大,非政府补贴无法发展。不过市场的变化正在其中。高盛提醒说,德国和西班牙主要市场政府正在削减太阳能补贴,因此行业可能的下降幅度会大于预期。德意志银行的报告也称,由于补贴政策的改变,2009年德国和西班牙的市场都将下滑,虽然美国、韩国和日本等新一轮的市场驱动也将于 2009年启动,但是不足以弥补德国和西班牙的市场下滑。 更重要的是,产能正在急剧扩张。光伏研究机构Solarplaza估计,2009年全球需求量为不足6G瓦,而全球光伏设备的产能将达到9G瓦。尽管企业人士始终乐观,所谓的光伏产能过剩,只是针对政府补贴的市场需求而言,“一旦将成本降到平价电力,其潜在的市场需求几乎是无限的”,但这还有待时日。起码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还是火力发电的10倍以上。 坏消息是,全球信贷危机正在加剧这种风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内下跌了48.2%。大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正在增加,这将进一步影响企业增值扩产的能力,此前上市公司融资最主要的投向就是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