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互联网的过冬论,还是中小企业的关门,无论是陶瓷行业的自救,还是吴长江先生的居安思危论,是不是冬天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修炼,提高企业过冬的能力。当中小企业们能享受“冬天”,就是修成正果之时。
马云先生的一封题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被披露后,引发了不少回应,有赞成的,有不赞成的。其实这并不是马云第一次提出“冬天论”,早在今年春节前后,马云就明说过“2008年要准备好过冬”,那时候,周围哪里有一点冬天的感觉?所以信的人少,不信的人多。但不料紧接着广东、浙江等外贸企业扎堆的省市就先后有大批中小企业倒掉,而到了年中,不必经济专家,连市井小民也都能感觉得到冬天的气息:股市暴跌、物价飞涨、石油暴涨、人民币升值这些字眼,在各路传媒上触目皆是,躲都躲不开。
目前持寒冬说的经济学家不在少数。比如经济学者茅于轼就认为,尽管今年政策面的调控力度仍然可能会更大一些,但经济趋缓则已是定局,人民币可能加速升值,国内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从紧。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几年,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如果某些供给(如粮食、肉类等)继续失衡,如果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不断下跌,中国的物价还会上扬,虽然还不至于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但还是会给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压力。 从企业层面看,外贸企业是最早受到波及的,因为全球经济衰退,最早影响的就是他们的海外订单。紧随其后的是一些制造企业,因为原材料在涨价,员工工资受粮油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涨价的影响也面临上涨压力。物价高了,人们的消费就能省则省,市场就活跃不起来,就会影响企业开工的热情。尽管政府也在进行宏观调控,但通胀的压力还是每个人都感同身受。通胀有压力,银行就要紧缩银根,这又势必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由于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一旦出问题,又必然加大失业压力,进而使整个经济走入负循环。可以说,紧缩货币政策给出了这样一种信号:中国宏观经济的景气的顶峰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已经不是“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之所以先后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现象,就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危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导致全球性的经济通胀以及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国内经济则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造成中小企业的日子难熬。 传统经济的寒冬会不会波及到一直是新经济代表的互联网行业?照常理推断,似乎是的。比如,具有刚性的工资上涨压力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就一样存在:传统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其信息化需求也会萎缩。再比如,一旦企业的日子不好过,最先砍掉的很可能会是广告,连网络广告在内,而网络广告又是目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宗的收入来源。虽然奥运来了,各路企业都在大打奥运营销牌,与奥运有关的网络广告短期内会有一波大规模投放行情,但等奥运过去了之后怎么办? 不要以为奥运就一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繁荣的拐点。从历史上看,奥运会对于主办国持续的经济发展来说更多的是个坏消息,而非好消息。原因就是奥运在产生“正经济“之余,也会产生“负经济”效应,所以搞不好,奥运反而会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由盛转衰的拐点。当然中国经济目前还有不低于10%左右的增长,天时地利人和都向着中国,奥运“负经济”似乎还不大可能出现在中国,但中国经济的降温趋势,目前还看不出扭转迹象。 百度的李彦宏声称,即将出现的经济寒冬与百度的搜索无关,话说的很大,在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纷纷大谈冬天之际,一副“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但李彦宏真能把百度从经济的寒冬中摘出来吗?不妨等着看百度下季度的报表。 至于其他互联网企业是否也到了冬天,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都等着看今年的成绩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