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监管与改革并举



 本刊记者/李小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一行三会"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正式形成,也宣告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银监会成立以来,在明确银行监管思路、建立银行监管规则、推进国内银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防范和降低了银行业的金融风险。

  

  银行业的发展总要与风险相伴,因此,对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监管分外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微观领域各家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安宁。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挂牌成立,履行由原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银行业监管职责,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最终形成的标志。而站在这个历史节点的重要人物就是第一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同时也承诺金融业将在5年后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无疑加大了深化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紧迫性。这副沉重的担子不仅压在国有银行的肩上,更压在了2003年刚刚成立的银监会的肩上。面对这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背水之战",刘明康坚定信心,始终坚持"改革与监管并举"的方针,督促和指导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财务重组-完善公司治理-公开发行上市"的路线稳步推进改革。

  然而银监会成立之初,人们对银监会产生诸多疑问:银监会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定位?职能上会跟央行发生摩擦吗?银监会能发挥多大的监管作用?就连银监会内部一些员工对银监会的前景也很模糊。刘明康上任之后,就立即开始鼓舞士气,选人用人,打造队伍,同年底,银监会36个省级派出机构全部挂牌成立。

  除了银监会自身的监管体制面临架设以外,当时的中国银行业也是负重前行,步履蹒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银行已兵临城下;而中国银行业自身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国际评级机构放言称其技术上已是破产的"问题银行"。中国银行业内忧外患,似乎已是四面楚歌。面对2006年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银监会能否用3年的时间架构一个国际化的监管体制,带领中国银行业成功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是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监管者和改革的推动者,刘明康带领银监会在成立之初,决定借鉴国际和国内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四条经验,确定银行业监管的四个目的,明确良好监管的六条标准,为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而肩负应有的职责。

  2003年5月,在银监会成立之后召开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媒体有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尖锐提问,刘明康坦诚直述,不良资产率是既定事实,但银监会会强化资本监管,督促国有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率。

  他掷地有声地表示,银监会今后的工作要"抓两头,带中间",带动中国银行业呈现新的发展局面!"两头"即指国有银行改革和农信社改革;"中间"即指其他所有的金融机构。

  刘明康带领大家首先对银行业进行了摸底,先是对工行、农行、中行、建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表外项目和表外业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年9月,又组织了一场对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和贷款五级分类、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现场检查。

  刘明康从1979年进入中国银行业,曾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银行董事长及行长等职。这一路,他经历了最初的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央行采用金融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尝试进行综合化经营改革,以及带领大型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亲身体会了银行改革在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和艰辛。

 2003年底,在初步摸底掌握情况后,刘明康对外披露了国有银行改革的路线,首先处置不良资产;其次以多种渠道提供资本金;然后进行彻底的内部改造和重组,条件成熟后上市。

  

  200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试点,并于12月30日通过汇金公司向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

  为确保改革成功,银监会适时推出《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以不良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为标准,加强对两家试点银行改革的总体和分年度考核。

  人们看到,2003年虽然是银监会成立的第一年,但是刘明康带领大家在这一年艰辛的耕耘,终有收获:这一年,银监会在探索建立银行有效监管新框架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主动开展了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自我评估,研究制订了中长期整改建设方案,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稳定取消传统的四级分类方法;在支持金融创新和提升银行业竞争力方面采取了新举措,改进银行市值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下放或取消了对商业银行部分创新业务的审批权限;另外,在建立健全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果。除了协调和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及时起草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并推动在年内审议通过之外,全面清理了人民银行过去颁发的2000多件金融监管规章,先后出台了19件市场发展急需的业务制度和监管指引,银行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这一年,银监会还积极推动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并且把外资金融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重点由开设分支机构转变成为参股国内现有的金融机构,促进了国内银行业改革的深化。

  

   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强化银行监管

  2004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试点银行全面展开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改革,与此同时,国有控股的交通银行也进入了紧张的股改上市阶段。

  在加速推进财务重组的同时,银监会督促银行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作为股份制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逐步实现机构扁平化和营运集中管理。二是以业务垂直管理为方向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尝试建立战略事业部制,打破原有的"部门银行"制度,积极推行流程银行制度。三是初步建立起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提高了各股改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各行的改革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股改中,尽管财务重组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是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引进合适的机构投资者,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也十分重要。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刘明康十分谨慎,他多次与国内外专家座谈研讨。在银行监管理念与方式上,他极具国际思维和视野。他曾远赴海外工作和学习,获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待人温和有礼,也因此有媒体形容他"很有英国绅士风度",但是在主持金融改革和监管工作时,他雷厉风行,又有媒体称他的作风为"铁腕监管"。

  在改革初期,银监会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和辅导,明确规定境外战略投资者必须符合"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等四项原则。并且,银监会还制定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及相关指引》,积极加强对大型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监管。

  2005年,银监会还出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进一步规范董事会的运作,推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向纵深发展。2005年10月,刘明康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首次提出了"流程银行"的概念,他强调银行经营目标必须围绕服务于客户需求这一中心。

 到2005年底,银监会的监管使银行业改革出现了重大突破。

  2005年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从2003年的17.2%下降到8.9%,告别了长期存在的两位数局面,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还显示:全国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商业银行由2004年初的8家,增加到2005年末的53家,资本充足率达标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由2003年初的0.6%,上升到2005年末的75%左右;截至2005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全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了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刘明康:监管与改革并举
  

  银行业改革结出硕果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在完成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率先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同年10月,工行在上海和香港同时上市,开创了我国银行业"A+H"股的上市模式之先河。2007年,建行、交行又先后顺利回归A股市场。

  之后,银监会将这5家银行归为"大型银行"进行监管。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4家大型银行上市后,银监会又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及高管人员履职监管指引》,继续加强对大型银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的情况进行监管,密切关注"三会一层"在各大型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国有商业银行成功股改上市,揭开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篇章。据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4%、2.6%、2.2%和1.8%。在全球上市银行市值排名中,工行、建行、中行进入了前十甲。

  有分析指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强化银行监管,是大型银行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目前,商业银行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框架基本建立。通过改革,4家股改大型银行引进了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公开发行上市,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

  国有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也宣告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国有银行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的同时,农村金融的改革也在加紧进行。其中最具突破意义的是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准备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三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低门槛"、"严监管"为特点,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并且,与农信社执行利率不能超过基准贷款利率2.3倍的政策不同,新型金融机构不受此限制。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共有7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62家,贷款公司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还有35家机构正在筹建。

  2006年底,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取消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并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或将境内分行转制为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中国银行业告别过渡期,开始全面与外资银行交手。28家中资银行引入了37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达236亿美元。

  在"引进来"的同时,一些中资银行积极"走出去",如,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行相继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90%股权、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招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12%股权等。截至2008年9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银行共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

  银监会从成立伊始,就树立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理念,以及"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明确了引领银行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使银行改革和监管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目前,我国成功实现了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到2008年9月末,资产总量达59.3万亿元,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的5倍多,是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的195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2002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20%,2008年前三季度已下降到5.5%;2003年,我国仅有8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然而到今年第三季度,已有192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达标银行资本占商业银行总资本的比例达85%;此外,整体抗风险能力加强,从风险来看损失的敞口逐年减少,2003年我国银行业拨备缺口达1.4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不到四分之一,现在的拨备缺口余额达8900亿元左右,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

  实践证明,银监会成立以来,在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审慎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业现代化监管之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3053.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工商学院何明珂:创新与低碳—物流供应链产业的未来

 北京工商学院何明珂:创新与低碳—物流供应链产业的未来东方财富网:何教授,感谢你接受我们东方财富网的专访。中国加入WTO已经十多年了,国际贸易这几年也是蓬勃发展,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相比,我们都是呈现大幅度的顺差,那么随着国际贸

刘植荣:增值税与销售税优劣对比

增值税与销售税优劣对比作者:刘植荣笔者在《增值税的本质》一文中指明,增值税的负税人是居民个人,而不是企业,企业只不过是代替政府向终端消费者征收增值税而已。增值税的这一本质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多数居民购物时并不知道自己在纳税

无棣人刘明寰的故事搬上央视热播剧 热播剧

张树党刘长雨张玉春  王震:刘先生,早就听说你是搞热电专业的,可是你怎么开起纺织厂来了,这也不对行啊。  刘明寰:对行。在咱们这个国家,学工能有碗饭吃就不错了,你还能搞什么,就连这个纺织厂,也是要死不活的。  王震:刘先生,我来呢,是

踏水坊刘明国:服务营销创造价值

手记:成都具有历史悠久的坊文化,如水井坊,是一种回忆,笔者访谈了踏水坊火锅底料品牌,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在街口大吃火锅的情感记忆。笔者在著作《品牌生命

贾康:财税体制是改革的突破口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针对其关于税制改革与宏观经济调控发展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  时代周报:从你两会上的提案来看,有提到营改增、房产税、资源税、环境税等,税制改革看

声明:《刘明康:监管与改革并举》为网友洛佩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