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换英镑 英镑当年的衰落与美元今天的命运



文/曾刚

  

  对比今天"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两个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背景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两个事件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在美国有不少人由此推论:美元在未来的命运,可能会一如大萧条时期的英镑,其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将迅速下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或将形成。而新的关键货币兴起,旧的关键货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由全球性金融危机所牵动的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背后,往往体现着大国经济与金融霸权的更替。历史真的会是如此相似么?在得出最终的结论前,让我们还是先对两次危机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有关此次危机的起因、发展以及相关的背景,大家已知之甚多,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80年前的大萧条,大部分人可能并不了解。因此,我们的比较将从对大萧条的简单回顾开始。

  

  强撑衰落的英镑,让英国国力渐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在1925年再次恢复金本位制度,并将英镑与其他国家汇率定于与战前相同的水平。由于战争的损失,以及其他国家的崛起,战后英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常项目已经从顺差变为了巨额逆差,将汇率恢复到战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英镑的币值。但为了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低成本占有他国资源,英国选择了高估其汇率的政策,并试图重建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体系。这一错误的定价,导致英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对美国和法国的进口大量增加,在法国的兑换压力下,黄金储备加速外流,英镑体系处于崩溃边缘,国际合作呼声渐高。

  1927年7月,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长岛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试图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主动调低利率,引导资金回流英国,以期用资本项目的盈余对冲经常项目的赤字,维持英镑汇率的稳定;美国从法国央行手中用美元直接购买英镑,以减少来自法国的黄金兑换压力。从当时的美国来讲,用低利率维持汇率低估的做法,除了有帮助英国维系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意图外,增加自身出口以拉动经济成长,以及用低利率促进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也是其重要考虑的方面。从随后几年的情况看,上述目标都有实现,不过,这也造成了美国经济对经常项目顺差的依赖以及国内信贷的高速膨胀,并进一步引发了资产价格的飙升,加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大量研究表明,造成大萧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在著名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看来,大国兴替所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英国国力渐微,难以再承担稳定金本位制度的职责;而美国国力虽强,黄金储备也很雄厚,但在彼时却还没有接替英国的能力(经济实力或许够,但金融发展水平不够)。大国兴替的过程中,国际货币体系失去了核心的稳定者,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此,诺贝尔奖获得者希克斯(1986)也持有同样看法:"在1925年之后,没有一个中心能够取代英国在1914年以前的角色,金本位制再度崩溃,这是1929~1933年大萧条的一个方面,也是美国的衰退变得如此严重的理由"。

  1931年,英国宣布停止英镑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度最终宣告结束,与之一同落幕的,是大英帝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两个核心货币国之间的差异性

  从上面有关大萧条的简要描述中,我们的确可以发现两次危机的相似之处,即由于核心货币国自身的问题(包括经济实力的下降,以及低成本占用他国资源等),在既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即核心货币国出现了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而其他新兴经济体则有大量的盈余),当这种失衡达到一定的程度,修正将不可避免,而这种修正,正是通过危机来完成的。既然二者在根源上相似,那么,是否也会导致相似的结局?在大萧条所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调整中,英镑最终失去了其核心货币地位。那么,此次危机是否也预示着美元时代的终结?有关这个问题,目前恐怕还很难下定论,毕竟两个时代之间,以及两个核心货币国(即英国和美国)之间,还是有着很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意味着故事的发展会不尽相同。

  其一,核心货币国国际经济实力的差异。在20世纪初期,尽管英国的世界影响还在,但经济地位已在不断削弱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崛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的1913年,美国的GDP总量占全球比重约在32%,工业制造占全球40%,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四国的总和。经历一战之后,英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遭到削弱,而美国继续有所增强,如此的变化,意味着在经济实力的层面上,大萧条时代的英国和美国基本已经不处于同一数量级,其霸权地位的转手易人已无悬念了。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25%,尽管较其巅峰时期的水平有所下降,但仍远超过其他单一国家的水平。就这点来讲,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要远强于1929年的英国,还没有遭遇根本性的挑战。

  其二是货币体系的不同。1929年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度,在这样一个制度下,黄金才是真正的货币,英镑的核心货币地位只是因为其黄金兑换的义务而获取的。当英国实力下降,黄金储备减少而不能履行兑换职责时,英镑的币值及其核心货币地位也就难以维系了。而目前的制度是一个信用货币制度,美元一如当年的黄金,是在国际交易中被广泛使用的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也是各国政府大量持有的储备货币。其地位的获得,一方面是因为其经济的强大,币值相对稳定且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建立起了遍及全球的以美元为基础的支付结算平台。支付清算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极其庞大和耗时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对美元形成威胁。

 美元兑换英镑 英镑当年的衰落与美元今天的命运
  第三,危机爆发的动因不同。大萧条前后的英镑危机发端于外部的压力,在1925年回到金本位制度之后,由于汇率的高估和经济竞争力的下降,英国逆差不断累积,其他国家手中积累的大量的英镑储备,在债权人的黄金兑换和抛售压力之下,英国黄金储备耗损严重,英镑节节贬值而最终放弃了黄金本位。

  而在目前的这场危机中,尽管美国和当时的英国一样,也有巨额的对外债务,但其危机的爆发并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只是其内部风险的暴露。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的债权人在市场上有大量抛售美元的情况。而相反,在次贷危机波及全球时,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有增无减,美元汇率还在逆市走强。这说明,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动荡。

  

  新来者不恰当地承担货币稳定职责将损失惨重

  简单归纳起来,我们认为,就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层面上,次贷危机与大萧条的影响会不尽相同。尽管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还远未到崩溃的边缘。不过,也应该看到的是,危机爆发本身也说明,目前的国际货币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一定的改革应该无可避免。如何改,倒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目前各方的争论颇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在美国经济地位逐渐下降时,必须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引入新的稳定性力量,核心货币也应该更趋多元化。美国人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并没有把目前的其他一些国际货币(如欧元和日元)纳入考虑,而将眼光更多的放在了人民币的身上。10月底的《华尔街日报》登载了一篇题为"一个21世纪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文章,大致对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勾勒。在这位作者看来,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核心将取决于中美之间的合作,美国将越来越发挥当年英国的作用,而中国将越来越多地承担美国当时的职责。这种观点代表了一些美国人的看法,不过这种预测动机如何?是否正确?目前还殊难意料。正如我们前面简单提到的那段历史,美国不恰当地承担货币稳定职责的后果颇有些沉重,对于中国来说,在全球的经济地位还远未到美国当年的程度,而在货币自由可兑换以及金融发展程度方面,发展也不足够,在目前情况下,对国际职责的承担,可能应有个限度。但从长远看,这应该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访美学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3058.html

更多阅读

何 新: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何英越剧

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何 新(原载何新著《孤独与挑战——我的奋斗与思索》(第一卷))战争与革命我出生的年代,是新中国诞生的年代,共和国在我出生日之前84天成立。因此,我生命的全部成长历程,生活的全部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磨难,天命

谈谈当年的闽发风云人物! 体坛风云人物

谈谈当年的闽发风云人物![淘股吧]江湖险恶,但江湖很有趣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里人来人往,年线在这里一蹲就是9年,瞎子摸象,按照自己的摸索也描绘一下闽发众生相——简单再简单先拿哪个开始呢?●wjmonk传说中的大侠,价值投资派,有茅台

可记得当年的飞鹰三姝? 飞鹰三姝

当年的飞鹰三姝,记得她们的名字是:伊能静、裘海正、方文琳。喜欢伊能静的“生日快乐”“十九岁的最后一天”,裘海正的“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仿佛在她们青春的脸庞里看到了自己,那是个把衬衫束在牛仔裤里面就很帅的年龄,牛仔裤只需是淡

当年的“万元户”为什么破产? 80年代的万元户

当年的“万元户”为什么破产?蒋高明一、风光无限“万元户”“万元户”这个名词,对于今天的80后或90后青年来说可能是很陌生的,而对于那些50后或60后来说,则是非常熟悉不过的。所谓“万元户”,顾名思义就是存款在万元以上的家庭。在上

声明:《美元兑换英镑 英镑当年的衰落与美元今天的命运》为网友闲云池中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