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作者:巴曙松 之所以说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要大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一、 次贷危机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动荡,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遭受冲击。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是亚洲的经济体受到冲击。此次遭受冲击最为直接的欧美,是中国的主要出口目标市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一些新兴市场,在当时还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竞争对手。 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相比,中国经济受到国际环境影响的程度更大,这既包括更大的资本流动规模、更大的外汇储备,也包括对于出口的更高的依存程度。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在1998年时只有18%,到2007年上升到38%左右。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出现了明显下滑,对于欧洲出口的上升一度弥补了这一回落。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已经有了大幅升值,同时欧洲经济也开始走入疲态,2009年出口的明显下滑已成定局。当前宏观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要从中国的内需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替代出口大幅回落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相比,当前中国经济在次贷危机中可能面临的内需的放缓压力要更大。在扩大内需过程中,一个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中国内需的带动作用还处于促进和形成阶段。但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则已经开始形成了十分浓厚的观望和调整氛围,直接制约着内需的扩张。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整,是中国形成全国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以来的第一次调整,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至少不容低估。上一次比较大幅度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是1993年在海南、北海等局部地区,而且基本上还是土地层面的炒作,没有形成当前如此巨大的一个产业群。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5%、前后相关联的子产业超过100多个,房价收入比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外需已经大幅回落情况下的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调整,会加大内需扩展的难度。 三、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相比,原来用于应对“97金融风暴”的一些政策工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其政策效果可能要打折扣。从通常可能运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看,在中央政府保持良好的财政状况的同时,地方的财政状况从总体上并不令人乐观,特别是土地收入的迅速下滑,降低了地方政府可以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等投资的可以动用财政资源。中央财政资源的动员,目前看需要经历比较长的决策程序,使得防止经济过快回落的任务主要落在货币政策身上,这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效率相对较高。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刺激内需方面的效果也同样十分有限。 当然,与“97金融风暴”时相比,中国有了不少更为积极主动和有利的条件,例如更为强大的国力,充足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财政资源,依然强势的货币,等等。但是,只有充分认识到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严峻冲击,才可能更为有效地运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充分应对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