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就要破土萌生,国外小额信贷机构出现的问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编译/崔晓红
罗萨的公司为秘鲁的穷人提供小额贷款已经三十年了。这原本是一个寂寞的行业,罗萨压根儿就没想过贷点小钱给贫困的妇女买买碗筷,让农民买两头牛,还能做出什么大生意。 然而,市场今非昔比。罗萨的公司已经从一个非营利组织发展成为一家银行,叫秘班罗(音译,Mibanco)。秘班罗的成功激起了秘鲁许多商业银行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兴趣,以前他们从不贷款给穷人。据统计,秘鲁贫困线以下人口占秘鲁总人口的45%。从人口数量上来看,确实是一个大市场。现在,秘鲁的大银行纷纷进军小额信贷市场,与秘班罗争夺客户,他们的贷款利率更低,甚至还从秘班罗挖人。“他们是很强劲的竞争对手。”罗萨无奈地表示。 银行追着穷人跑 去年,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募集了3亿美元投资小额信贷,并收购了两家秘鲁公司。 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公司开始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他们认为:穷人是风险较小的客户群,因为他们能够按时偿还贷款。如果拥有足够的穷人客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消除贫穷,也可以从中赚取利润。 大量资金涌入原本寂寞的小额信贷行业,“不止在秘鲁,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地方,这种现象就存在。”这种变化是罗萨原先没有想到的。 什么变化?简单说,那就是有钱的银行追着穷人跑。起初,小额信贷只是一个小农行业,多由扶贫积极分子支持和倡导。但现在它却走到了革命的边缘,金融界人士相信小额信贷会带来巨额利润。于是来自大银行、私人股权、跨国公司的大量资金涌入,小额信贷业务增长迅猛,年增长率达到30%~40%。投资人还坚称,将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小额信贷业务。 这不是没有好处。比如在尘土飞扬的印度维拉维利村(音译,Veeravelly),印度最大的小额信贷机构SKS的贷款在安得拉邦催生了一批小型企业。 但大量资金的涌入对市场的冲击很大。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在产生良好经济社会影响的同时,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新挤进来的许多小额信贷业务从业者是纯粹为了赚取利润,而不是为了扶贫,这种情况在那些利息政策不明确的国家尤为严重。“如果这种现象不得到遏制,将严重威胁小额信贷扶贫的本质:帮助穷人过更好的生活。”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负责人佛尔德表示。扶贫还是牟利 如何在牟利与扶贫之间找到平衡,值得细思量。前述SKS的掌舵人维克拉姆认为两者是互惠互利的。 去年,SKS向一家私人股本公司出售了部分股份,成交金额为1150万美元,23%的预期收益引起了金融家们的注意。今年,SKS计划发展400万名客户。无论是买水牛还是开焊接店,都能贷到款。“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对小额信贷的兴趣,我们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发展这么多借款人的。”此外,SKS与花旗集团的一项合作将使得SKS的客户量增加20万人,覆盖印度7000个村庄。派拉雅达就是受益者之一。派拉雅达是一个寡妇,平时靠打零工勉强度日。获得SKS5万卢比(约合1200美元)贷款后,她开了一个杂货店,现在的收入不仅能满足基本家用,还能定期给孩子们买新衣服。 维克拉姆坚定地认为,从长远来看,小额信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投资人也许并不这么想,资本都是逐利的。当钱越来越多时,矛盾冲突就出现了。投资人会问,SKS能不能提高利息。维克拉姆说,理论上可以(在大多数市场,都存在垄断现象),但SKS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就等于剥削。投资人嘲笑维克拉姆不懂经济学。维克拉姆则反击说,银行家不懂顾客,“如果他们受到伤害,他们就会放弃SKS。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他们将一直与SKS同在,直到他们摆脱贫困的那一天。” 墨西哥一家小额信贷银行去年上市后,公布其贷款实现率约占年度的86%。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额信贷公司上市,有人担心公司会把股东利益置于客户需求之上。 细分行业或许是一条出路 赚钱的压力常常迫使小额信贷运营商改变其商业模式,偏离初衷。摩洛哥最大的小额信贷机构阿拉玛纳(音译,Alamana)已由捐款机构转变为商业基金,其平均贷款规模大约翻了3倍,小额贷款的服务费也提升了。 据世界妇女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小额贷款商业化之后,女性贷款的比例减少了,因为她们贷款的数额相对比较少。 另一个现象是,新进资金大多涌向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根据援助贫穷者协商小组(CGAP)调查,75%的跨境资金都涌向了小额信贷市场发展最充分的拉丁美洲和东欧。这将使穷的地方越来越穷,像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发明小额信贷业务。”格拉米基金的首席执行官阿历克斯(音译,AlexCounts)说。 如果让更多的穷人能够获得信贷机会,将行业细分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让跨国公司坐在金字塔的顶端,把底层留给发展集团和区域银行。来自多哥的经济银行(Ecobank)在非洲就是这么做的。多年来,它一直给小额信贷机构提供存贷款服务。后来,它拓展了业务模式,在去年增设了自己的小额信贷机构,业务已经发展到尼日利亚、加纳、塞内加尔和喀麦隆。“这既给非洲的低端市场注入了活力,也扩大了我们的业务范围。”该公司老板表示。 市场压力催生新的业务 许多公司开始时只做放贷业务,随着外部资金不断进入,小额信贷的范围随之也逐渐扩大,运营商们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采用新的营销手段。 面对市场压力,小额信贷运营商开始采用万能的市场营销手段,特别是市场的后进者。扶贫专家们担心,这样一来,小额信贷发放机构会一味地游说人们贷款,而事实上他们可能并不需要。“大部分穷人并不愿意背负债务。”发展专家托马斯表示。 越来越多的营利机构涉足小额信贷业务,而为了获得更好的还款保证,它们更倾向于向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穷人发放有抵押的贷款。 不少小额信贷机构开始提供消费贷款。从根本上说,贷款购买电视机和微波炉,也没什么不可以。再回到秘鲁,消费贷款就是秘班罗现在的业务之一。罗萨说:“不得不做,如果我们不提供这样的贷款,顾客就会去别家。”2004年,秘班罗拥有30家分支机构,现在它拥有81家。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分支机构暂缓推行消费贷款。此外,秘班罗已经开始提供储蓄业务,业务开展仅一个月,新增客户就达5000多。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对借款人有好处。 但还有一些变化,很难说好坏。为了加快发展并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秘班罗鼓励现有客户介绍自己的朋友来登记注册,并给介绍人提供一定的奖金。秘班罗正在筹划上市。罗萨说:“我们有两个目标。一是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利可图。如果只有社会影响力,我们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基础。” 最近的次贷危机表明,当一种金融形式越来越普及,那么,它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大银行追逐小额信贷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不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者在短期内是不会分开的。 链接 国外主要小额信贷模式 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 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 社区合作银行:完全由社员管理、自助式、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组织。 乡村银行:乡村银行是乌干达的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FINCA)开创的一种提供小额信贷的组织形式,信贷运行依靠自助小组的民主自治,具体体现为由10~50人组成的自助小组,为成员提供小额贷款、组织小组储蓄和相互担保。 批发基金:批发基金专营小额信贷的模式,有孟加拉的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PKSF),是一种非盈利机构。基金由国内外赠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组成,仅对小额信贷机构提供资金融通,以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