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国企应该成为一步好棋



  

  本刊记者 段醒予 杨政文

  《财经文摘》:麦肯锡不久前发表报告,认为应该重新看待中国的国有企业。报告中称,中国政府改革所释放出的市场能量,迫使国企在IPO、管理供应链或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中变得更加开放,在合作、人才、资源、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了很大的优势。您对国企的开放性如何评价?

  刘尚希:在传统的体制下,国有企业是不需要走出去的。它只要按照国家的计划完成任务就行了。但是现在,不管产权明不明晰、企业改革有没有完成,确实应该看到国有企业的进步。别人的这种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国有企业在开放性方面、全球性视野方面和经营战略方面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首先,时代背景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经非常高了。这种对外开放造就了企业的全球化视野。国有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从国内来看问题,不仅仅是从生产来看问题。

  再一个,企业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来没有说什么时候完成了,也没有一个时间表说完成到什么程度了,只是不断地在探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发生了变化。不管怎么说,现在国有企业都是公司制。形式上来看,国外有的企业组织形式我们也都有了,甚至国外没有的我们都有了。企业组织形式的这种变化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开放。

  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些政策性因素。我们大的政策是对外开放,这其中就涉及到国有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比如汽车,大众与一汽和上汽都在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企业开始了解外国人是怎么经营的、是怎么考虑问题的、是怎么开拓市场的。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大政策的引导下,国有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的对接毫无疑问是走在前头的。因为国有企业一直都是改革的对象,所以政策经常拿他们开刀,促进他们对外开放的步伐。而私营企业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有的还是家族式的企业。因此在与外国企业合作的时候,他们与国企相比反而是落后的。

  所以国有企业总是被推在前沿,不管改革也好、开放也好,它们总是在风口浪尖。不管愿不愿意,都要把它往前推,推向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财经文摘》:一些国外媒体赞扬中国国企在管理方面引入了先进的人才战略,管理的透明度也有所提高。您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里面执行的怎么样?

  刘尚希:实际上现代企业制度四句话现在也不能说做到了。所谓产权清晰,当时学术界对产权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很大程度是非国有化。

  产权清晰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界定它。要是从所有权角度看,无所谓明晰不明晰,它本来就是国家所有,是非常清晰的。

  但是从具体操作过程里头,这些国有财产和国有资产,没有一个具体化、人格化的代表,也就是所谓的产权虚置。因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是分布在各个不同的行业之中的,那么就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到底谁去管呢?它的经营如果出现问题,应该谁来负责呢?这些方面是不清楚的。

  其实,这里面还有些理论上的误区。比如我们讲政企分开,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不要干预。从操作的层面,政企分开当然是对的。但是国有企业既然是政府的企业,它和政府怎么可能完全分开?

  有的人说政企分开就是政府别管了,我们企业内部自己经营。那就相当于国有资产流失了,国有企业徒有其名。而且挣了是自己的,职工也能得点好处,亏了由政府兜着底。这种政企分开,是收益分开了,但是风险没有分开。

  企业自己的管理人员来买自己的企业,这种搞法肯定是有问题的,肯定是不透明的、机会不均的,少数人在里面占了便宜。现在社会上很关心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按照理想的说法,薪酬问题当然是企业自己定。但问题是,国有企业是公共企业,公共企业是公共财产。也就是说它的钱是来自于纳税人,它干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你的资金是公共资金,你的收入也是公共收入。它跟财政收入没什么两样,而且恰恰就是财政支出延后一年形成的。

  你既然是公共企业,却又按照市场的规则由经理班子自己确定薪酬,这合理吗?逻辑上就讲不通。既然说公共财产的支配老百姓可以发表意见,那么公共企业管理者的薪酬老百姓不能发表意见吗?当然应该可以的。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这里面的法律制度是不完善的,这不是政企分开,而是国有企业脱离了所有者的控制。从公共企业的概念来说,老百姓不能同意。即使是从市场角度讲,收益和风险也是不对称的。

  《财经文摘》:国企的“娘家”是国资委,国资委的功能一直存在争议。您认为国资委在国企改革和治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刘尚希:国资委是个过渡性机构,是个特设机构。实际上国资委的定位是不清楚的,成立的时候就没有交代清楚,他们必须自己去探索。所以现在社会上对国资委的批评也很多。

  但是这种定位不清晰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中国的改革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改革是复杂的,和盖房子不一样,尽管我们强调配套性协调性,但是很多情况是难以预知的。

  尽管定位不清,但是有了国资委,大家至少知道了,现在有个机构专门管着国有企业。这比起让政府各个机构都去管国有企业,就是一个进步。如果各个部门都利用国有企业去市场里捞好处,那结果更糟糕。

  国资委的定位不清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国资委现在管的企业也只有150多家,以后可能还会缩减到80多家,其实还有大量的国有企业不归他们管。比如铁道、烟草,还有最大的一块,金融,都不归他们管。实际上国资委身上带有试点的性质,试验该怎么管理国有资产。我们现在就是在积累经验。

  《财经文摘》: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治理监督机制对中国有多大的借鉴作用?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刘尚希:很多人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很好,但是他们的经验适不适合我们?其实成功的经验是从来不能复制的,很难搬过来。

  因为成功是很多因素偶然地组合在一起才达成的,缺一个因素可能就成功不了。新加坡是个小国,是个城市国家,它有很多移民,有很多东方基础,西方文化对它影响又很大。它是一个处在夹缝中的国家,它的居民的心态、它的领导人的认识,都和中国不一样。

  中国是个大国,几千年的文明都没有中断。从经济学上看,大国的经济学和小国的经济学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至少区域差距在新加坡就不会存在。对它来说,一两级政府可能就够了,但中国是个大国,又有集权的传统。这些历史文化的因素使得成功的经验很难被复制。 学别人只能学失败的教训。从别的教训中获得启示就是最大的成功。

  《财经文摘》:国企改革进行到现在,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人们开始质疑国企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同时国企在进行海外投资或购并的时候又总是容易受到过分的关注,或是收到过激反应。您认为未来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刘尚希:国有企业的问题看起来是政策的问题或者体制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深层次看来,它是一个理论问题。现在中国在公共理论方面可以说是空白。要回归到理论上,国有资产究竟是什么?这就涉及到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怎么定位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回答好,后面的问题才能理顺。

  国有企业不能当成普通企业来对待。它应当负有一种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意味着,它对国家的经济安全要承担责任。大型国企和普通私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清楚,那么国有企业的定位就比较清楚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应该走向全球。它不应该仅仅在国内和普通私企竞争。国有企业不应该和普通企业一样只关心赢利,它应该在国家安全,尤其是能源和资源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过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兴起的时候,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是有军事来保障的,他们有殖民地,用明抢的。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中国也不可能去搞殖民地。现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就应该发挥作用,大型民营企业也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民企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大型国企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之上,他们最先接触外国的东西,他们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国家也应该赋予他们这样的职责。

  国外的很多私营企业实际上也承担着国家给他们的任务。比如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也是承担着政府赋予他们的收集经济情报的任务的。中国的国有银行审计交给他们一审,我们与外国政府谈判的时候就变得非常被动,他们了解的情况比我们还清楚。国外也有国有企业走向世界很成功的例子。

  但是现在,中国大型国企在国外争不过,在家里称王称霸,这不是搞反了吗?比如最近铁矿石的谈判,我们就败的很惨。大的钢铁公司没有团结起来。在国内反倒利用国家给他们的一些特权把铁矿石倒卖给中小企业,从中得利。别人一看我们国内铁矿石价格这么高,顺势就咬住高价不放。照理说我们是大客户,为什么在铁矿石问题上一点发言权都没有?这说到底就是国有企业的定位没有定清楚。

 刘尚希:国企应该成为一步好棋
  所以,有的人说反垄断,有的人说要把他们拆分。这是不对的。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优势,现在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把他们变成跨国公司,让他们走向海外。腾出国内的空间让民营企业和私人资本进入。这应该是国企未来的发展定位。如果把这样的大国企都拆分了,那中国未来的经济安全靠什么呢?

  我们应当看到,大型国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很多机会。不应该把他们和国内的私营企业对立起来搞成你死我活的斗争。试想,假如中石油中石化都变成了全球性的公司,一方面中国能源安全有保证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有发展空间了。这两者不但不冲突,还互补。

  跨国公司本身也跟国家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力拓和必和必拓要合并,实际上没有人能阻止他们。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反垄断法》,跨国公司都是越搞越大。在全球化背景下,现在的排兵布阵都是在经济上做文章。国企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步好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3221.html

更多阅读

刘师培:当失足成为习惯

刘师培:当失足成为习惯近来工作之余,忙里偷闲,在专攻一组文章,这是第一篇,刊发于《百家讲坛》蓝版第十期,发表时略有删节。后面争取源源不断。遥望历史的星空,我们总会颇怀慨叹,有的人成就卓著,如恒星一般垂于天际,熠熠生辉,而有的人却只是闪

CSS3.0一步一步应用系列之三:透明度Opacity

题外话:春节过去了,新年新气象,看看书学学习,写写东西,早日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今年太多的期望需要付诸努力去实现。加油!转入正题啦~~~~~CSS opacity这些年已经成为一种技术的趋势,让opacity在跨浏览器中兼容,也困扰着开发人员。今天这

刘尚文:社会企业的梦想

     33岁的刘尚文去年回到家乡广州创办社会企业天地人禾,公司只有3个股东,同时也是员工,在清远连州向阳村跟16个农民合作种稻米,用他的话说,是为一部分人提供安心大米。  现在,他遇上了麻烦,第一批收割的30吨大米还没卖完,距离目标

刘尚线:涅磐之后(2)

  刘尚线对于管理的第二个主张是,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者,能够让团队士气高昂、实现“三有”(有目标、有理想、有热情)。记者打听到,在法蕾雅事业刚起步时,条件艰苦,一些人不理解公司政策,找刘尚线吵过、投诉过,甚至想采取

声明:《刘尚希:国企应该成为一步好棋》为网友香奈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