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雪峰/文

近来报告显示,有别于先前专家普遍忧心的通货膨胀,随着金融危机近来加剧而油价下跌,通货紧缩可能成为各国政府的新挑战。 全球信贷 损失将超过1.4万亿美元 美国权威债券研究公司Credit Sights12日发表最新预测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损失将超过1.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战略分析师们认为,许多经济指标都显示经济问题的严重性:美国目前仍有100万套现房无法售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案件继续增加,消费者信心跌至低点。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金融系统的资金缺口也在日益扩大。 据华尔街权威交易商预测,目前美国政府推出的7000亿美元巨额救助计划已不足以应金融系统所需,为了摆脱危机,金融系统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资金。 据鹏歌富达国际会计师事务所(PKF)统计,世界主要国家已经为反危机措施投入(或者计划投入)9.2万亿美元。英国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投入最大的国家,共花掉国内生产总值的37%。俄罗斯已经为此投入2220亿美元,在世界排名中居第4位,仅次于英国、美国和德国。 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正筹备一项规模为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支撑欧元区经济的发展。 亚洲需求也不振。日本财务省2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出现639亿日元的贸易逆差,这是自1980年以来时隔28年再度在10月份遭遇贸易逆差,同时出口额也创下七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份报告显示经济状况恶化已蔓延至新兴国家。 OPEC预期继续削减石油产量 受一系列负面经济消息的冲击,投资者担心能源需求减少,纽约、伦敦两地油价11月17日分别大跌3%,纽约市场油价已经跌破每桶50美元,创下新低。 OPEC最近已削减了石油产量,但这似乎未能抑制住油价的跌势,该机构17日公布的11月份月报显示,10月份开发中及新兴经济体国家每天的石油需求量虽仍有120万桶,但仍不足以抵消高度开发国家的石油需求持续走跌,预计今明两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分别为8619万桶和8668万桶,均低于该组织此前的预期。 报告说:“全球经济乱象持续影响石油的需求,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国家,与历年10月份的数据比较,每天需求量足足少了170万桶,一来一往之间,每天就少了50万桶。” 中国应增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话语权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同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通电话时则强调,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许多深层次的弊端,应认真总结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尤其是要深入探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完善国际金融组织、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等重大课题。10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明确指出,在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时,要提升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中国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形成,代表的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利益。这次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体系必须“破旧迎新”。另外,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发展的无序性非常明显,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希望世界金融系统有序发展。因此,中方倡导的“公平、公正、包容、有序”,是未来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要考虑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