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10月31日表示,为灵活有效应对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目前,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自年初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的按季度调控信贷规模已经停止。 李超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下一步演变及影响尚需密切关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扩大内需等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组合拳”式的宏观经济政策。他同时指出,从今年年中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快速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央行根据新形势对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 市场近期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感受明显。据了解,央行年初按季调控的规定,目前对商业银行已经失去了实际约束力。由于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企业信贷需求开始减弱,出于风险防范考虑,银行惜贷,因此,贷款规模已不再是银行放贷的障碍。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随着经济的回调,银行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如果央行还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就有可能使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弱的预期强化。而央行强调不再硬约束贷款规模,将有利于使得商业银行、企业的预期朝积极的方向转变。”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从全局角度看,此举在推动经济增长防止经济下滑的同时,能够起到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不过,“不再加以硬约束”也保留了货币政策一贯的弹性。郭田勇认为,这意味着只要实体经济中有真实需求,商业银行就可以放贷,央行不再下具体的硬指标。但央行依然有必要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情况和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进行监测。他预计,随着通胀的持续下降,2009年的货币政策环境有望比2008年更加宽松。 央行近两个月来的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吴晓灵近日透露,中国已放松对小型企业贷款额度的限制,并可能将于2009年取消对商业银行季度信贷额度的控制。吴晓灵参加了10月初的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予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