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了美国历史的第一任黑人总统,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写中美关系?
作者:王艳华
11月4日的美国是属于奥巴马的。毫不夸张地说,在全世界,这一天被予以最多关注的,就是这个名字。这位曾经在自传中描述,“我父亲的肤色就像沥青,而我母亲的就像牛奶”的白黑混血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油乳是可以融合的。只是在这位新任美国总统身上,这个融和要被彻底证明成功,恐怕还着实任重道远。奥巴马面临着内政、外交和经济的一系列问题。而且,情况还相当糟糕。人们已经从他联想到经济大萧条时期上台的罗斯福,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也成了奥巴马上台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当然,这一点同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奥巴马竞选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美国人民的信心不会跌到谷底,不会那么强烈地渴望变革,也不会将注意力都转移到金融危机上来。 也正因此,作为当前国际上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的中美关系,在此次竞选中,并未像往届那样成为两党极力争辩的焦点。不过有意思的是,奥巴马最重要的任务——如何带领美国经济走出泥潭,其解决之道可能不能只依靠美国自己,中国被视为重要的外部力量。在20国首脑为解决金融危机的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舆论已经在纷纷揣测,手握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是否会施以援手。 实际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全球很多经济体,当然也包括美国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如果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还在预料之中的话,对于实体经济的伤害才刚刚浮出水面:在制造业大省倒下的一批又一批的出口企业已经让很多人失业,这也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紧迫,经济学家们担心国内需求能否被刺激起来,中国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经济可能不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低于9%的GDP增长带来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解决? 对于经济紧密依存度达到历史之最的中美两国来说,下一步政策走向至关重要。虽然奥巴马并未在竞选中过多地表白自己对于中国的看法,但他已经比较明确宣称的两点政策倾向,已经让人觉得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必将充满悬念。 一是奥巴马的贸易政策。在竞选中,奥巴马对于企业“输出美国工作岗位”以至于影响美国就业和经济而心存担忧。他希望修改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以便增进就业和提高环境标准;他还倾向于与中国保持强硬关系,以应对总量巨大的贸易失衡。甚至有媒体披露,奥巴马曾经致信美国全国纺织品组织委员会,指责中国进行“汇率操纵”,并表示他已准备好实施紧急保护机制来保护美国的工作岗位。在这一点上,奥巴马被舆论指为“准贸易保护主义者”。不过,我们也可以从积极的一面看待这样的贸易保护措施,这或许将逼迫中国更加坚决地向依靠内需和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上转型。 正如奥巴马在胜选演讲时所指出的,他面临的挑战是两场战事,即处于危难中的地球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或将给中国带来的另外一个压力正是气候与环保问题。此前布什政府因为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而被37个工业国家孤立,美国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环保事业的阻挠者。而即将执政的民主党在这一点上与共和党迥异。民主党明确支持环保,视全球变暖为当代最紧迫的安全问题。研究者分析说,在战略上,美国或会以此作为巩固中美关系的关键和新起点。美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中国的4倍,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一旦美国在全球抗击气候行动中表现积极的话,无疑也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压力。 不过,竞选逻辑未必等同于执政逻辑,一位民主党竞选团的顾问告诉记者,中美关系利益休戚相关,这已经是一个“事实”。无论布什、克林顿还是小布什,选举时都对中国有过强硬立场,执政时期就会发现根本做不到。这是一个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的时代,“两者根本就分不开”。这一任改写了美国历史的总统,会怎样处理自己在任期间的中美关系,或许只有等到在未来的70多天,在他完成调兵遣将、谋篇布局之后,才会初见端倪。而答案,恐怕只有在他执掌这个世界上庞大的经济体之后,才能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