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2008年11月中旬,英国伯明翰市长麦克·威特比(Mike Whitby)与夫人、助理、以及伯明翰市政府发展官员一行应中国商务部邀请访华。11月12日晚,伯明翰市长麦克·威特比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举办了贵宾晚宴,宣布“大城市规划(BIG CITY PLAN)”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正式颁布。 为什么放弃英国本土而把北京作为全球首发地?所谓的“大城市规划(BIG CITY PLAN)”和中国有什么联系?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如此力推城市改造计划有什么样的动因呢?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专访了伯明翰市长麦克·威特比。 新“千商之城”寻求中国合作伙伴“下午好,外面天气有点冷吧?”威特比以一个典型的英国式开场白迎接记者。与一般严肃的英国官员不同,记者对威特比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随和,他主动与记者寒暄,笑容可掬。 麦克·威特比曾就读于伯明翰的詹姆斯·瓦特中学,在德国大学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志愿者留在德国,帮助重建二战期间遭到破坏的社区。回到英国之后,他曾任职于利物浦文化部,并举办过以“商业与管理研究”为主题的讲座。目前,他是Skeldings工程有限公司的主席兼总经理。自1996年6月起,威特比担任英国伯明翰市市长。 伯明翰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和主要工商业区之一,人口超过一百万,而中国人对伯明翰的了解,更多的来源于历史课本中的描写:伯明翰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蒸汽机的发明者——杰姆斯·瓦特的故乡。 威特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今年年中出台的“大城市规划(BIG CITY PLAN)”,其实是伯明翰未来2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蓝图。伯明翰市政府根据该项计划,将把原有0.8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地带扩大十倍,建设宜居城市、多元城市、智能城市、枢纽城市和大学城,提高市区100万和周边地区300万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伯明翰被联合国评为全球前50名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我们的目标是在二十年内完成大城市规划,使我们的城市跃居到全球排名前20位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威特比充满信心地说。 那么为什么选择北京作为全球首发站呢? 威特比认为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具有活力,因此他欢迎中国商界人士到伯明翰投资兴业,并相信能获得双赢的发展机遇。同时,他此行是希望“能向更多的中国朋友介绍伯明翰,告诉他们关于这个美丽城市的情况”。 “能否告诉我你对伯明翰是什么样的印象?我打算做个小调查,问问我所见到中国朋友,尤其是年轻人对我们了解多少。”威特比考起了记者。 “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感觉应该有很多工厂。”记者脑海中的伯明翰是当年课本中的老照片。 “哈哈,给你看看我们的城市。”威特比展开一幅伯明翰的地图,伯明翰位于英格兰中部,接近其地理中心,因为是英国第二大城市,也是英国除伦敦外最大的都会区,因此常被形象地称为“英格兰的大心脏”。 这个因为工业革命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曾经是世界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立造币厂,直到2003年,英国的硬币还在伯明翰制造。 “看这里”,威特比指着伯明翰的市中心,“以前人们都说‘伯明翰的树木比巴黎更多,河流比威尼斯更多’,被誉为‘千商之城’。伯明翰市中心有60公里长的河道,在工业革命时期,这些河道是工业的交通命脉,但现在只有旅游用途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改造。”威特比坚定地说。 据介绍,威特比自从1996年6月起担任英国伯明翰市市长以来,下大力度改革,尤其是他在2003年成为伯明翰市政府保守党组的领袖后,政府中保守党组与自由民主党组展开了他称为“进步的合作关系”。2007年8月15日,威特比宣布任命政府城市发展中心为新的“伯明翰蓝图”的牵头顾问。作为伯明翰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城市中心发展计划,伯明翰市政府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为伯明翰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他的倡导下,伯明翰国际机场得以扩大,新街车站进行了重建,并且伯明翰在伦敦建立了办事处。此次来华推介,他希望能从中国获得资金和帮助。 “中国经济、科技实力获世界认可” 据介绍,伯明翰市政府一直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开辟商机促成双边经贸合作。记者看着这次晚宴的名单,发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来自国内投资、城建、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的诸多企业界名流出席了本次活动,而作为组织者的英方也显得很有诚意,专门聘请了5位翻译帮助嘉宾们交流。 “我们现在同上汽合作名爵汽车生产,与广州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与江苏等省市也建立了友好联系,经贸合作关系良好。”威特比很乐意谈及与中国的交流互动。 他告诉记者,他在2007年3月接待了访英的时任江苏省省书记的李源潮,并于2007年9月访问南京,与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伯明翰市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备忘录》,“我认为伯明翰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交流,比如我们说服南汽集团收购罗孚。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中英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对于当前的金融危机,威特比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当今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很可能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佳历史时机。实力雄厚、经营稳健、成长迅速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亲睐,甚至一些曾经很保守的政府也开始对中国投资者亲睐有加,视之为增加就业、拉动经济的有力助推者。 “当然,我承认在交流中,双方肯定会有摩擦碰撞,但是对于正在计划跨出国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中国企业而言,有交流就意味着有前景可观的机会和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所以必须走出去。”威特比建议说。 而威特比的随行者之一、英国新洲有限公司的资深顾问麦启安(Alistair Michie)告诉记者:“我从事中英贸易已经30年了,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让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要真正实现稳健的国际化发展,中国企业还面临种种挑战,小到对外沟通技巧,大到制定游戏规则的大型谈判,第一代走向国际化道路的中国企业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一定会获得成功。” “伯明翰是一个全球化的城市,拥有浓厚的地方精髓,但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着眼于世界的舞台,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最佳风貌。我们诚挚地邀请中国朋友和我们一起参与,见证伯明翰的成长,这也是我们100万市民最诚挚的呼声!”威特比真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