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反垄断法
2008年8月1日,被称作是“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正式实施生效,从法案起草到实施历时14年,法律出台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本刊记者 张举
中国《反垄断法》立法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1994年《反垄断法》被列入八届人大的立法规划。当时全国人大委托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工商总局两部门起草该法案,一些法学专家也受到邀请加入其中。可以说,《反垄断法》一旦实施,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内一些垄断企业的利益必将受到影响,因此当《反垄断法》进入立法程序后,许多垄断企业纷纷开始向立法者强调自身行业的特殊性,表示希望人大暂时不要针对垄断行为进行立法。 直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反垄断法的立法进程才明显加快。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在“入世”时关于开放市场、贸易自由化和非歧视待遇等承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反垄断法》的制定和执行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有利于以各国公认的法治手段规范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行为,起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 而近几年,微软在美国被提起反垄断诉讼,以及包括思科、英特尔、索尼在内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涉嫌垄断的情况下,使得国内要求尽快制订出台《反垄断法》的呼声更加高涨。2007年8月30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反垄断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从而为长达13年的《反垄断法》立法过程终于尘埃落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于2007年8月30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说,反垄断法并不反对企业做大做强。他进一步解释说,我国反垄断法的导向是既要防止经营者过度集中,形成垄断,同时又要有利于国内企业通过依法兼并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 不过,被誉为“中国反垄断法第一人”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晔也指出,任何国家的反垄断法都不仅仅是为了遏制外国的垄断势力,而是要运用竞争这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与国内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然而《反垄断法》的出台,微软、英特尔、腾讯等这些IT业界领跑者都有可能成为《反垄断法》首批针对的对象,而微软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头号“被告”。 微软公司2008年7月31日称:“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在中国,一直努力确保遵守有关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 此外,芯片巨头英特尔也是这次《反垄断法》正式施行后的关注焦点。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英特尔CPU在全球销售额的占比达79.7%。这种强势一直让人们认为英特尔有“滥用支配地位”的空间。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也被不少人视为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典型。根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国内即时通讯(IM)市场中,腾讯QQ市场份额高达77.9%。 对外经贸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国务院反垄断法立法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员黄勇教授也认为,我们与发达国家IT行业相比较,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一点可能也会使得人们对反垄断法有很大的期待,期望能够在反垄断法上面解决IT行业的垄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