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析华尔街崩盘的基因:华尔街战争》
更为严重的是,失控的金融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跟着跳水,全球经济会陷入周期性的衰退。 不光始作俑者这次要为其自私暴利“埋单”,发展中国家的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将遭受空前的洗劫,失控的世界经济也会倒退几十年。 一个技术革命的命题交到了全世界的手中,发达国家在医治“美国经济病”带来的经济创伤时,必须检讨自己短视的经济理论,同时要输出正确的经济政策。不但要扩大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同时应该向第三世界的国家低成本转移技术。 只有全世界经济一盘棋,发达国家才能减轻对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才能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生。单纯依靠“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救市方法,不从根本上改变没有足够的实体经济来支撑的金融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将一直摆脱不了“美国经济病”的惯性综合征的魔咒。
![第37节:大格局(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454283438669.jpeg)
债务观:储蓄与消费 曾几何时,美国人的消费观念,附着在美国的文化上,无孔不入地洗着全世界人民的脑,仿佛只有消费这只手才能激活经济,促进世界日新月异,大放光彩。 就像那个广为流传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通过借贷购买了一套房子,临到去世,终于将房贷归还完毕;而中国老太太积蓄了一辈子,临到去世,终于攒下钱买了一套房子。 两者的不同是,美国老太太住了一辈子新房子,而中国老太太住了一辈子旧房子。按照享乐主义者的逻辑来说,美国老太太的生活品质高于中国老太太。 今天看来,这两个老太太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中国老太太不会在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给银行扫地出门,而美国老太太可能因为借债和消费过度而无家可归。在信贷环境整体崩盘的情况下,美国老太太晚年要保证一个安稳的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消费与储蓄的合理比例,是人一生必须掌握的生存能力和技巧。美国人的消费观,是鼓励借贷消费,“寅吃卯粮”。近二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廉价的货物进口美国,使美国生活日用品价廉物美。在“消费主义”快乐原动力的驱使下,在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敞开购房贷款大门的便利下,美国人的消费逐渐升级。美国生活方式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向“住行”方面冲刺,不加节制地向银行贷款买车、买房。小房换大房,大房换豪宅。这种消费观,是导致次贷危机的社会心理根源。但是,像那位中国老太太那样,大部分中国人勤奋、节衣缩食,大部分亚洲国家的人民也都是奉行这个消费观,着重以存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