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析华尔街崩盘的基因:华尔街战争》
抓住时机收购美国资产的日本公司还有日本最大证券公司野村,野村董事长渡边贤一在收购成功后兴致高昂地说:“我可是在24小时里,就把生意做大了。” 这家日本老证券公司“野心”十足,人们认为它收购收购雷曼兄弟3000位员工的亚洲部门非常“合算”。 接着,雷曼兄弟2500位员工的欧洲部门又被买下,成为历史上让人咂舌的“人才大收购”。 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加速日本从制造型经济体转型为面向世界的强大资本供应国。 抄底华尔街的日本,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在反思中前进。因为过去的10年,日本在金融方面过于激进而栽了大跟头。 在“广场协议”(1985年9月,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五个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一项协议)奠定的灵活性汇率基调的影响下,日元对美元和欧洲货币开始走强。到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银行的推波 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1989年日本房地产市值估计约为24万亿美元,是美国地价市值的4倍,而日本GDP仅是美国的60%。 日本的股票市场也于1989年12月达到了38916点的高峰,市盈率达到了70倍之多,美国同期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只在15倍左右。泡沫之后,日本经历了超过15年的经济停滞。 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间,日本损失财富达到1200万亿日元,接近日本1989年GDP总量的2.7倍。 通过十年的养精蓄锐、卧薪尝胆,财务状况在近十年来恢复正常的日本企业,正在海外寻求更大的增长机会。 数十年来经常项目盈余不断累积、有着大量资产的日本,希望通过富裕资金被释放出来,从而进行更高回报的投资。 能动的中国人 就在日本狂掷461亿美元大举投资海外,以期把握在全球经济化危机中的机遇时,中国的财富力量在谨慎地选择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2007年5月和12月,先后投资30亿美元和56亿美元于黑石集团(The BalackStone Group)和摩根士丹利,当时正值为次贷所累的华尔街公司财务状况由弱变糟之际。
![第34节:大格局(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454361306359.jpeg)
中投万德福公司以每股29.61美元的价格购入。2007年6月22日,黑石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后股价却再没有超过29美元。而且,万德福公司所购的黑石股全部为非投票权的股份,并且被禁止以任何方式继续增持黑石的股份。在金融风暴冲击下,金融股一蹶不振,黑石也不能幸免,股价10个月陡然降至10美元以下。2008年10月14日,万德福公司被允许从公开市场再次购入黑石的股份。按照2008年10月16日黑石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收盘价计算,增持的总投资金额不会超过3亿美元。跟2007年不一样,由于中投增持的股份是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所以享有和其他同类型股份一样的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