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超人 中国制造 新中国制造众望所归



    文/本刊记者 惠鹏权

  过去,国人以“世界工厂”自居,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透着民族自豪感;现在,时过境迁,“中国制造”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等因素,我国制造企业原本就低微的利润日益稀薄,几近为零。

  “中国制造”的转型之战就此拉开帷幕。而这场战役的弦外之音则是,在无奈中觉醒,在觉醒中走向再次崛起。

  “中国制造”已无退路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确实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引进外资和振兴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以人民币汇率低下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法宝,吸引了众多欧美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开展出口加工贸易。截止到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排名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更是高达1.5万亿美元。

  我国制造业走开放式发展道路,不仅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产业多样化程度居世界前列。事实胜于雄辩。1980年我国制成品出口仅占世界市场的0.8%,1990年为1.9%,2000年提高到4.7%,而2006年则进一步提高到10.8%,已经超过美国的10%,只居欧盟25国之后,如果按单个国别计算,我已经是世界最大制成品出口国。

  如今,随着能源原材料涨价、出口相关政策调整、劳动工资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外界炒作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知识产权争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等等一系列因素的涌来,“第二”、“第四”的头衔,再也不能给我国企业带来实惠了。

  就像世界微波炉的老大——格兰仕一样,在占据国内近60%的微波炉市场,占领了国际市场40%以上的份额,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并没有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似乎只是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

  格兰仕尚且如此,其它规模较小企业的处境便可想而知了。

  转型成为出路

  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型”成为了这场攻坚战的关键,新“中国制造”则承载了更多的使命。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重运营、轻战略”的倾向,这势必使企业运营只注重短期效应,这恰恰也是“中国制造”的致命伤。

  中国企业要华丽转身,实现“鱼龙之变”,除了重视技术研发,创造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外,还需要营造企业创新环境,而这点尤为重要。如果企业没有创新环境,技术员工的积极性则很难调动。

 新超人 中国制造 新中国制造众望所归
  而要营造企业创新环境,减少企业组织等级,强调员工间的平等沟通,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鼓励员工“冒险”、创造性地提出建议等则不失为良策。

  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企业品牌的建设、业务模式的创新,都是新“中国制造”的关键环节。

  品牌竞争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与企业之间利润的大与小,也决定着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成功与失败,更决定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强大与弱小。创造强势品牌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在当代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是否能迅速崛起、强盛起来的关键。

  而“中国制造”与生俱来的微利则与企业的业务模式息息相关。在整个产业链中,处在前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与处在后端从事品牌管理和渠道营销的企业都能获得更高利润,而处在产业链中间的制造型企业则获利最少。所谓的新的“中国制造”就是引领企业逐渐摈弃代加工,抢占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中国红”的出路

  “中国制造”不是目的,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让“中国制造”不断升级换代,才是明智之举。走在格兰仕的东门,一幅偌大的广告牌,红色的盛装、红色的微波炉,红色的背景,处处洋溢着“中国红”。透过“中国红”的文化内涵,格兰仕从“中国制造”向新“中国制造”的转变。

  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总经理梁红生表示,这种转变不仅是适应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必须做的,更是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结果。中国企业受“中国制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局的变迁越来越重了,许多企业经营惨淡,甚至“关门大吉”。

  按照梁红生的理解,相比较“中国制造”,新的“中国制造”要向全世界消费者输出的是“农民+诗人”般的生活情趣,即有这农民勤劳肯干和沉稳,又有着诗人般激情浪漫和精致的新形象。

  这种文化氛围的传播,必然会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一些负面形象也将会被颠覆。最实际也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势必会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利润,从而不断壮大,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良性循环。

  “逐步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误解,像‘中国红’这样的产品应该形成规模。”梁红生不仅看好“中国红”,更对新的“中国制造”寄予厚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4211.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中国制造发展新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生态保护是中国制造发展新机遇  三中全会后,我们谈的不应该是中国制造的突围,而是中国制造的腾飞。  由三中全会的公报和三中全会的决定所开启的一个新的阶段,绘制了一个新

制造业用工荒 “新用工荒”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制造在世界拥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并且会持续存在。——这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武常岐教授的论断,他经常在课上讲,中国制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革了机器的命”,代表企业就是当年的比亚迪,因为民企资金问题,买不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新能源,重构“中国制造”溢价的大战略

  “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制造”模式主要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导致增长靠高物耗。  近三十多年来,世界制造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欧美强国因产业边际利润的关系,纷纷退出传统制造业,中国企业搭借欧美强国退出传统

网红时代 制造网红 新中国制造时代(4)何时花开?

无论是长城的VVT技术,还是奇瑞、吉利在发动机方面取得的任何阶段性成果,都是让世人为之侧目的事件。此举不但有望重塑中国车市的格局,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长大成人的“中国制造”开始跃上新的舞台。接下来,人们用放大镜审视新一代

声明:《新超人 中国制造 新中国制造众望所归》为网友平凡的生活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