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布谷 我的前前前单位一位领导,是冯仑中央党校研究生时的同学,在一次吃饭时不知因何说起了冯仑——读书那会,他们在外地调研,精疲力竭之时到了一家大酒店,坐时服务员递上茶单,一看一杯咖啡得花研究生几个月的津贴,只好在服务生白眼中讪讪走开。 冯仑出来之后回望酒店,恨恨地说了句话:终有一天要到这里痛痛快快地喝杯咖啡。 这位前前前领导现在好像是一家副部级单位的主任,讲完后感叹:人家现在连那个酒店都不稀罕,何况那杯咖啡。当时四环内亚运村房子均价7000元,现在已经18000元了。 世人均知今日之冯仑不知其曾经,世人只知今日之地产巨头,不知其往昔峥嵘岁月。 就如《射雕英雄传》让我们看到一个傻如郭靖的年轻人的成长,误以为江湖上只要做人厚道,加之勤学苦练,总会有出息。事实上,江湖不仅如此,地产的江湖更不仅如此。 有趣的是,许多地产商在光荣和梦想之中,灵魂跟上脚步之时,也总要回忆一下当年的野蛮生长。至于世人未必知晓,当事人也未必乐于陈述的事,则由这本《地产江湖》和盘托出。 他们当时穿着短裤赖在海南的沙滩上,办公桌的尘土可以打个窑洞;他们今天光荣,当年更多的是梦想以及因梦想而产生的艰辛;他们现在道貌岸然,当年或有鸡鸣狗盗。更吸引人的是他们如何倒卖名额赚到起事身家,或者如何政治婚姻实现转弯,或者如何放弃位高权重的热门衙门各自投身地产的江湖,如何扎了猛子,如何喝了海水,如何溺水,如何被救,如何东山再起……其中的小伎俩、小机遇、小聪明、小事件,都在“小”中充满智慧和转机。

本书中讲述的这16位地产巨人,现在各踞地盘,分山头而立,但当年他们中很多人扛过同一把枪,睡过同一个炕,比如潘石屹与王石。这些都需抽丝剥茧,逐一揭开。 这16个江湖人物,有的在地产的海水里扑腾了几十年认准一条道如潘石屹;有的“看准了跳”如黄怒波;有的则机缘巧合半路出家如张宝全;有的人步步爬升如任志强;有的人机关算尽如楼福忠、张万泉;有些人坦然回望过去如冯仑坦陈“野蛮生长”;有的人却打着哈哈,将过去的拖鞋扔进垃圾堆,有的人或者放在自家储藏室里不轻易提起却时常自我把玩。16位地产人物至今的江湖也是扑朔迷离,有的归隐山林,有的迅速崛起征战一线…… 笔者不才,恰一个转身扎进地产的江湖,成了微不足道的“路人乙”,不过朋友送了此书之后却认真翻阅,正应了《地产江湖》的广告语:了解他们,把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