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金融 控股成功 上海金融控股集团 或将参考“平安模式”
谈佳隆/上海报道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博士,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组建上海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上海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肯定’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 记者发现,这是一年多以来,在上海金融控股集团组建议论纷纷背景下,作为上海市金融决策机构负责人首度向媒体记者就金融控股集团组建方式进行展望和评论。 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此前媒体一直认为上海市政府将以“行政之手”主导上海金融控股公司组建,而方星海的此番表态似乎从另一侧面揭示,此前的所谓“猜测”可能“完全不对”,取而代之的市场化方式将左右上海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一体化、专业化”是基本要求 据介绍,成立于2002年的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金融办”)是上海市政府负责金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履行包括“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本市金融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在内的各项重要金融决策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2年金融办成立伊始,原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亦并入了金融办,使后者在资产重组方面,特别是金融资产重组方面的职能和权力大大增强。 成立翌年,上海市金融办就曾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前往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等金融城市考察,为上海建立国际性金融中心做好认识上的准备,而该考察团回国后起草了一份报告,在政府内部提出了成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想法。此后,2004年开始起草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里,上海市政府亦把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作为重要内容。 然而,真正让上海的金融控股集团组建工作“八字有了一撇”的,是在2007年。当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对上海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该《报告》指出:“孕育发展中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上海金融业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目前上海一些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已具备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但未能对所控股的金融机构实行一体化的经营和专业化的管理。” 据此,上海一旦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一体化和专业化成为了必须要实现的要求。 事实果不其然,“专业化”的要求很快得以兑现。2007年8月,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金融办主任吉晓辉履新,正式出任上海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并兼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与之搭档的是原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他正式出任上海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 一位上海金融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吉晓辉、万建华的履新,一方面说明了“专业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上海国际集团已经十分明确地作为未来金融控股集团“一体化”的核心平台。 但是,在金融控股集团如何最终实现“一体化”的问题上,引发了各方不同意见,其核心是组建方式究竟是行政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由于吉晓辉此前担任的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金融办主任,让很多人“联想”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很可能会采用行政主导的方式。但是,这种猜测可能并不准确。 “市场化、国际化”是总要求 记者发现,一年来,有关上海金融控股集团组建过程中,究竟是“行政之手”还是“市场之手”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的争论总是不休。一位网友甚至评论说:“在市场化的时代,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竟然逆市场而行,真是不可思议。看看平安和招行,你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1月,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今后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取得更大进展,金融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资本市场规模要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位居前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上海市政府领导针对未来金融发展问题首次提出“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而作为市长的韩正一直亲自担任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领导小组组长。今年4月,包括方星海在内的政府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贯彻“市场化、国际化”方针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要求。 记者发现,通过行政之手主导上海金融控股集团组建“很难成事”并非没有先兆。 2007年12月,中国太保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太保收购大众保险等扩张举措说明了其想脱离上海国际集团,构建自己的金融控股集团。而另一个“掉队”的是上海银行。今年3月开始,上海银行最快在年内上市的传闻渐多,上海银行董事长陈辛始终强调,上海银行无意参与上海金融控股,更倾向于独立上市。 这些迹象意味着正在规划中的上海金融控股集团可能并不包括中国太保和上海银行。 于是,上海金融控股集团将如何前行,旗下将整合哪些资源的问题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平安模式”受推崇
2007年末,吉晓辉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海金控的定位是作为第一步的财务投资集团;第二步的方案是做战略投资集团,加强对集团旗下机构的战略协同,而不仅仅是股权控制,这个方案已经上报上海市政府,等待批准;第三步,则从战略投资转向经营性投资。 目前,在国内力图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有三家样板式企业: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那么未来的上海金融控股集团会“更像”或将参考哪种方式呢? 今年4月,方星海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金融控股集团时表示,像中信集团这种模式,即旗下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信托等分别单独上市,它还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控股的概念,只是一个金融投资集团的概念。从中信集团的运作来看,还没看到其内部合力已显著体现出来。 近日,方星海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提醒大家注意平安集团的运作模式,在我看来,中国唯一成功的控股集团的模式就是平安的模式。它为什么会比较成功,这个事很值得我们分析。” 此前,他还曾表示:真正的金融控股应该是平安集团这种模式,即只有一个上市公司,由这个上市公司绝对控股旗下所有的金融企业。国外的金融控股集团都是这种模式,因为这样才能利用同一只股票作为激励约束的标杆,有效地形成内部合力,起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作用。这样才能弥补上海实力强大的金融企业不多的弱点。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类似于平安集团这种金融控股的方式,既符合“市场化”亦符合“国际化”这一上海建设国际性金融中心的总要求,可能更受到上海市政府的青睐。 有政府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式方法不当,非但各子企业之间形成不了合力,反而有可能会损害被并入企业的积极性。
更多阅读
海银金融 竞争对手 销售就是不断屏蔽竞争对手的过程(二)
品牌口碑和卖场环境屏蔽了竞争对手以后,品牌和商家其实并没有取得在销售中的绝对优势,因此仍然尚有好些个方面需要我们一一去屏蔽竞争对手的内容,具体而言还有这些:
海银金融 集团第一次 全球第一金融集团的风控密钥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管好风险是其核心要务。那么,作为全球第一的大型跨国金融企业集团的工商银行,又如何能够做大做强做精,这其中有着怎样的风险管理秘诀? 工行姜建清董事长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早在上世
海银金融 投资策略 金融危机下大企业御寒策略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迅速地演化成了实体经济危机。信贷紧缩及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是一次超金融范畴综合性的经济危机。中国是全球的制造工厂和消费大
海银金融 会创新型 金融创新谁受益?
如果你问金融业内人士,最近的金融创新有什么用,他们会解释说这些创新能让风险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不过,如果你在大街上询问路人,金融市场近期的发展是否让他们感觉更加安全,他们会认为你头脑不正常。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全球
海银金融 控展机遇 金融危机 日化行业又一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到来,“收购美国”目前正成为一种流传于口头的“名言”。去美国收购资产是否真的迎来了良机?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去美国收购? 据美国一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受次贷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