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危机的终结尚遥不可及,华尔街面临的是更多损失以及在更严密监管下的黯淡前景
---------------------------------------------
曾经非常强大的华尔街已经变成了梦碎大道。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到美林、美国国际集团,多年错误决策所带来的惩罚不仅异常迅速,而且极度残酷。眼见各家公司风雨飘摇、市场漩涡不止、投资者惊恐战栗,我们不免要问:苦海何时有边? 迹象不妙。当然,美联储对美国国际集团的大规模救援避免了一场急速蔓延的全球性恐慌,否则,随着这家美国最大保险商的倒闭,这样的恐慌势必已经成为现实。然而,美国国际集团突然濒于破产也表明金融系统已何等危险地纠缠在一起。 多年来,金融公司之间的相互联系掩盖了巨大的潜在风险,而现在却正在放大这些风险。在这场已持续了13个月的信贷危机中,每当这个疯狂网络的一条线路松开,就有一个新问题产生。事情的糟糕程度取决于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把受损公司及失败的投资与其余部分隔绝开来。每过一天,这个任务似乎就更添一分艰难。据对冲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估计,到这场信贷危机结束时,总的损失可能会超过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目前已经发生的5000亿美元。当这场“大解扣”(Great Unwind)最终完成之时,还会剩下什么呢?一个规模更小、更为谦卑、处于高度监管下的华尔街,从中几乎看不到它以前的强悍——届时,谨慎将成为主流,而疯狂的冒险行为将成为禁忌。 尸骸遍野 美林与美国国际集团的关系表明,要想解开金融系统错综复杂的关系会有多难。在抵押贷款盛极一时的时候,美林出售了大量可疑的债务抵押债券(CDO),价值达数十亿美元,而这些问题重重的债券是以一揽子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为标的的。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美林从美国国际集团买入了名为信贷违约互换(CDS)的保险合同,如果抵押贷款出现违约,它将得到保险偿付。仅美林一家公司就从美国国际集团得到了价值50亿美元的担保。美国国际集团总共为4410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进行了保险,其中580亿美元与次贷有关。不知道是哪些公司买了这些保险,但已知美国国际集团卖了很多给欧洲的大银行。在美国国际集团岌岌可危之时,人们无法相信它会履行这些合同。如果这家保险商依然危机重重,美林和其他公司将面临新一轮亏损。基于这样一种可能性,美联储的介入也就不足为怪了。 庞大的信贷违约互换市场已经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已经无法追踪它们的风险。例如,美国国际集团在9月13至14日恳求几家私人股本公司提供融资。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搞清楚这家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后,几家私人股权公司退缩了,它们得出结论,那就是连美国国际集团的管理层也不知道风险何在。美国国际集团在2月份曾披露,审计人员在其信贷违约互换价值评估系统中发现了“重大缺陷”。在8月7日发布的季度报告中,该公司称仍在努力开发可靠的评估系统。 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参与者之一,对雷曼兄弟的“解扣”并非易事。当该公司在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时,痛楚迅速波及了整个金融体系。一天之后,全球第一支货币市场基金、规模620亿美元的Reserve Primary Fund称其在雷曼发行的债券工具上损失惨重。对于货币市场基金而言,这样的亏损绝对是空前的,而人们原本认为,如此巨大的基金就像藏在床垫下的现金一样安全。雷曼出事后,业已遭受抵押贷款损失的美联银行(Wachovia)向旗下的3支货币市场基金注入了额外资金。 雷曼的冲击也蔓延到其他市场。下一个危险地带之一可能是规模200亿美元的所谓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市场。由保险公司发售的这种神秘证券用于防备在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之后出现的巨额偿付。债券评级机构A.M. Best对《商业周刊》表示,公司可能会调整由雷曼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担保的几种巨灾债券的评级。雷曼还对商业抵押担保证券进行了担保,其中包括意大利政府发行的一些商业抵押担保证券。随着该公司破产,这些债券可能会贬值。 随着雷曼和美林倒下,投资者开始“豪赌”另外两家大型独立投资银行的命运: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人们担心:这些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将会枯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依然活着,但它们的股价遭受了重创,仅在9月17日一天就分别下跌了14%和24%。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上,高盛表示,其目标是保持公司的独立身份。到本文截稿时止,摩根士丹利正在与美联银行探讨合并。 地产黄汤 一个没有高盛或摩根士丹利的未来已并非不可想象。尽管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大型商业银行可以依仗稳定的储蓄基础为自己的经营提供资金,但大型投资银行却已经变得像野心勃勃的对冲基金,从别家公司借入短期资金,投资于高风险证券。高盛的总体杠杆率(衡量负债水平的一个指标)已经从2003年的18.7倍跃升到2007年的26.2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去年已突破了32倍。不过,这些隐秘市场上的贷款人现在掌握着全部力量。它们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增加质押品,否则就彻底切断融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就遭遇到这种局面——而投资者担心,同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头上。“我觉得,它们不可能逃过一轮又一轮的劫难,”曼哈顿学院(Manhattan College)金融学教授、华尔街历史学家查尔斯·盖斯特(Charles Geisst)表示。 全球金融网的中心自然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而它的前景看起来也不妙。住宅价格的继续下跌导致抵押担保证券贬值。更令人担心的是,次贷瘟疫正在蔓延至原本被认为风险较低的住宅贷款类别。向信贷级别高于次贷水平的人发放的所谓Alt-A贷款正在迅速恶化。正常情况下,这类贷款只有2%至3%会出问题,但现在的比例已经达到15%。次贷违约率已经达到30%,大大高于10%的历史水平。“总体而言,次贷市场很糟糕,”研究公司First American CoreLogic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弗莱明(Mark Fleming)表示,“但从变化幅度来看,Alt-A市场更加糟糕。” 即使是信贷评级最高的房屋所有者,即所谓的优质借款人,也在越来越多地拖欠贷款。在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全部案例中,优质抵押贷款占40%。此类问题将继续通过抵押贷款食物链向上蔓延,直至贷款人和投资银行。 新的危机迹象已经出现。在抵押贷款的高潮期,很多中小型银行大量进行高风险的债务投资,买入信托优先证券(trust preferreds)。这种证券允许它们从投资者那里收取现金,并使银行有权延期支付利息。随着抵押贷款债务和相关投资的恶化,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已有38家银行停止了利息支付。有几家银行已被监管机构查封,包括IndyMac和Silver State Bancorp。其他一些银行,例如First Bank Financial Services、CapitalSouth Bancorp和Omni Financial Services,其停止支付利息的决定已经遭到警告。记者未能联系到First Bank、CapitalSouth和Omni。 随着房地产危机继续蔓延至整个美国经济,金融企业的新问题使得“大解扣”更具挑战性。例如,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可能上升。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旗下Leveraged Commentary & Data公司的数据显示,投资者因风险而对收益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9月16日,企业垃圾债券的价格已跌至创纪录的低点,仅有面值的85%。 不管信贷危机如何演变,有一件事很确定:刚刚经受磨砺的华尔街将不再是现在的华尔街。它的新口号是“去风险化”,或者说是削减贷款,存储现金并远离杠杆。曾经的野心家开始渴求普通银行存款的简单和稳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可能联姻。“投资银行的模式是个问题,”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认为,“它们将不得不像商业银行一样接受监管。” 随着实力的天平从华尔街的虚构走廊转向美国及其他部门和世界其他地方,经济地理也将发生变化。作为目前资产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把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当成自己的大本营。9月16日同意收购雷曼兄弟部分资产的英国巴克莱(Barclays)也可能会脱颖而出。 而且,非传统企业将涉足原本由雷曼兄弟等公司主导的业务。私人股权公司、对冲基金甚至来自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可能会进一步拓展从而进入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例如向初创企业提供贷款融资。 多年来,华尔街吃遍了天下的免费午餐。“大解扣”的教训是:桌子可能会掉个个儿。 作者:戴维·亨利(David Henry)和马修·戈尔茨坦(Matthew Goldstein),与塔拉·卡尔沃斯基(Tara Kalwarski)、马拉·德霍瓦内西安(Mara der Hovanesian)、杰西卡·西尔弗-格林伯格(Jessica Silver-Greenberg)、本 翻译:吴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