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AIG、华盛顿互惠银行等众多金融巨头倒下,美国次贷危机向纵深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次贷危机被认为是一个拐点式的决定性事件,人们纷纷降低对美国经济的预期,而美国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经济衰退期。 那么,在世界经济关联越来越紧密的现在,这场产生于美国,并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龙卷风暴的金融危机,是否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金融企业是经营信用的企业,因此它比一般工商企业具有更明显的脆弱性,社会性的危机一旦影响到其流动性,就容易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
文/唐斌
一般认为,是次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成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消费者过度提前消费、房地产市场投机过度强烈、利率在较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次级抵押贷款被过度证券化并衍生出了更多的金融交易。在以上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转折,积聚的泡沫便被轻易刺破,整个市场急转直下,造成相关金融机构巨额损失,甚至纷纷破产倒闭。并通过各种传导路径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传导到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该说,上述逻辑是可靠的,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从现象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那么,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透过金融危机链条上的当事人和当事企业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缺乏诚信,缺乏对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足够责任心,从而使企业和当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日益背离了社会价值要求,当几乎所有环节上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悖的时候,这种力量积聚起来便形成了对企业环境的一种灾难性的破坏,而系统性的社会灾难自然使几乎每一个深处其中的微观个体都难以避免遭到伤害。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发展要合乎社会伦理要求,谨慎地使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始终保持一致,惟有如此,才能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福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企业是经营信用的企业,因此它比一般工商企业具有更明显的脆弱性,社会性的危机一旦影响到其流动性,就容易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对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始终坚守“诚信”,谨慎维护企业相关者利益,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也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然而,遗憾的是,此次美国金融风暴中次贷产品运行的很多环节,我们可以发现,恰恰是缺乏了诚信经营的基本意识,譬如,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坏帐带来的直接风险,从而放松信贷标准,肆无忌惮地扩展客户;评级机构在对债券评级时缺乏准确性和公正性,把很多潜在风险很大的次级债券评为与政府债券相同的AAA级,对投资者起了恶劣的误导作用;一些抵押贷款经纪人无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鼓励对现有抵押贷款的过度再融资,甚至教唆借款人以技巧和手段提高信用分数,以轻松获得贷款;投资银行设计出种种复杂的次级债产品,并以其“专业性”和推销术在世界各地营销次级债产品,这种在实际上可能连设计者自己都说不清楚传导机制的产品自然让其他机构也难以找出破绽,于是纷纷加入到次贷链条中。 资产证券化本来的初衷是分散风险并以此来消弭风险,从工具价值上来说,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应用得当的确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很好工具。但使用这种工具的前提是必须弄清楚它的原理和运行机制,弄清楚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作用,并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否则,无视社会责任,过度追求自我利益的证券化只能是将风险无限放大并无限扩散,最终会伤害到社会,也会伤害到自身。可以想见,如果在次贷链条上的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够有社会责任意识,诚信对待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也许,次贷问题就不会演变成全球性的危机。 虽然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有限,间接影响也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封闭性与监管部门多年坚持稳健发展原则,中国金融机构爆发美国式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我们也的确需要深刻反省自己,以美国同行血淋淋的教训来警示自己。 首先,对商业银行来说,必须时时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任何企业利益的获取都不能危害社会;第二,要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坚持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在思考未来事件的时候,不能凭借任何的幻觉和侥幸,既重视风险管理工具的参考作用,更要依赖高超的智慧、理性的判断力;第三,金融衍生品的创设和发展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