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借贷消费百年节点



次贷危机引发了几乎是全面的金融危机,正在挑战美国社会借贷消费支撑经济的模式。然而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发展模式并不是美国专有的,实际上,中国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中国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

  

  ■文/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2005年,大卫8226;拉普卡从耶鲁大学毕业准备参加工作。他在读大学时,一共借了6万美元的助学贷款,接着结婚和买车又花了17万美元。这一切让刚刚离开校园的大卫极为苦恼,他知道此后的收入会很多,特别是到他退休时财富会最多。可是,他现在28岁,正是成家立业最需要钱的时候,而此时偏偏最缺现金,还负债25万美元。

  大卫的故事是美国靠借贷推动消费,再靠消费推动增长的经济模式的最好典范。这种模式之所以在美国社会如此根深蒂固,是由人一辈子的收入轨迹所决定的。年轻力壮时最没钱,到年老退休时钱最多,而花钱消费的年龄轨迹又正好与此相反。所以,信贷市场的发展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纠正这两种轨道的矛盾。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的深化,最终就是最大化借贷资金的供给,同时最小化借贷的利息成本。

  现在,次贷危机几乎引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正在挑战大卫甚至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挑战这种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挑战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

  借贷消费的起源

  就像我们熟悉的传统中国社会一样,19世纪末之前的美国社会也不知道上面介绍到的大卫的生活方式,因为那时以借贷支持消费的必要性不高。当时人们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基本的温饱问题,所能生产的东西还不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当时的经济都是生产驱动型的,人们每天不过是重复着生产、吃饭、睡觉的简单生活,根本顾不上去通过发展金融刺激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刺激非基本生存的消费增长。

  这一切直到缝纫机这一工业革命产品进入美国家庭,并从此开启借贷消费的历史。1855年,当时最大的缝纫机公司——I.M. Singer公司发现其销售很难再增长。原因是,那时候做妻子的一般都不工作,虽然缝纫机能把家庭主妇做衣服的时间大大减少,但让妻子节省时间后,她把多余的时间做什么用呢?所以一般家庭就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一台价格相当于普通家庭年收入的1/7的缝纫机。

  1856年,I.M. Singer公司想出一招:“我们为什么不让美国家庭先用上缝纫机,然后分期付款呢?”最初,首付款是5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5美元,到付完为止。这个简单的想法使该公司到1876年时共销售了26万多台缝纫机,远超过所有其他缝纫机公司销量的总和!

  就这样,简单的金融创新不仅把更多的“大件”带进普通美国家庭,而且也降低了高收入跟中低收入家庭的差别,使那些“大件”不再是富人独有的。

  借贷消费模式的巩固

  美国经济增长由生产驱动到由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发生在1880~1920年间。经过100年的工业革命,人们的收入已增加不少,消费需求自然会上升;另外,那时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工业产能开始过剩,到了“你要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的地步。于是,生产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消费需求才是瓶颈,就完全像今天的中国经济所处的状况一样!

  问题是如何促进、推动消费增长?当然,最好是收入都增加。但是,在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有什么方式松解消费的瓶颈呢?这就又回到分期付款或按揭贷款上。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私人汽车。即使到今天,除了房子以外,汽车仍然是多数个人最大的“大件”。

 陈志武:借贷消费百年节点
  1913年,L.F. Weaver创立了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这个行业此后快速发展,到1925年已有近1700家贷款公司。到1920年底,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消费市场。1930年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借贷消费就这样在美国社会扎根了。

  借贷消费不道德吗?

  随着借贷消费越来越流行,许多美国人开始呼吁抑制消费欲望,警告人们不要被贪念所淹没,被债务拖得不可自拔。在伦理上,借贷消费面对一场社会文化挑战,就好像今天中国年轻人借钱消费,也被社会普遍责备一样。

  1927年,美国社会对负债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原因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E8226;R8226;A8226;塞利格曼的著作——《分期付款销售的经济学》。他提出“消费也是生产”,没有什么只进不出的消费。表面看,好像个人消费是把钱享受掉了,没有产出什么东西;但实际上,人的消费开支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个人住房舒适、开的车好、穿的正装潇洒,那么他会工作得会更卖力、更勤奋,能做成的生意、能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多。

  他的第二个论点是,分期付款消费后,大卫每个月有月供,表面看这给他压力、使他日子难过,让他成了“房奴”、“车奴”,但实际上,那些分期付款消费的人反而因为定期要交的月供,使自己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更强。

  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著作为借贷消费正名。1927年后,分期付款消费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到今天,大卫也好,其他人也好,不通过按揭贷款买房、买车、买家用大件,那反倒是让人觉得不正常了。

  借贷消费模式还会继续

  过去几年,美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走过头了,出现太多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结果造成今天的金融危机。尽管这次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但是,美国自19世纪末演变而来的,靠借贷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不会改变,其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也不会终结,在质上不会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现代社会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已大大提高,不怎么费力就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

  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各类基金等金融品种,其目的也在于安排好未来各种可能的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发展,都是为了把人们从存钱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动力。

  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实际上,中国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中国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4463.html

更多阅读

陈志武:指数基金才是最佳选择

导读——实践证明:单个股民、公、私募基金、集体决策形式来管理股票投资等,都难以跑赢大盘/都难以跑赢指数基金。下面是陈志武教授2002年初2次从不同角度论述投资指数基金的好处(主要是给当时中国社保资金将要进入股市之决策高官的建

陈志武:金融让我们得自由(2)

 亚布力观点:这就发展到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了。不过陈教授,我想沿着你这个路径,把话题引到我们都很熟悉的费孝通先生身上。你知道,他的《江村经济》有着对中国经济社会非常细腻、非常学术化的关注,我在里面读到了先生对中

陈志武:金融让我们得自由(1)

  文|本刊编辑部       陈志武教授,出生于革命老区湖南茶陵,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 8 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去美国留学,放弃了攻读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

陈志武:中国经济面临底部转型

当大家还在讨论危机是否到底的时候,其实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 文/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从数据和迹象看,美国经济还在危机中,但前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悲观 今年3月以来,美国所有金融市场都有了较

陈志武:“芙蓉姐姐”与金融的关系

金融产品可以改变“养儿防老” 在封建社会,没有金融市场,而家庭和家族就是隐性的金融市场,相互借钱,相互依存。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可以维系幸福生活,“养儿防老”无可争议。财经观察家张景东认为在现代社会,

声明:《陈志武:借贷消费百年节点》为网友官方爸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