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秋 一些所谓专家比较中外消费差距之时,往往忽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中国和发达国家不在同一发展水平之上。尤其是“穷人”怎么能和“富人”一样消费?这样一个常识,却常被拿来忽悠! 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如投资和出口,相比其他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扭转消费与投资的不合理比例,也列入了国家大政方针之中。 的确,中国消费只占GDP的36%左右,而美国为70%左右,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50%以上。但这样比较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并不在同一发展水平之上。 其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18。个人消费能力当然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穷人怎么能与富人一样消费?这样一个常识,但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却在忽悠,真令人哭笑不得啊! 其二,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中国政府在经济中的占比大,一些领域仍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限制了非国有经济公平竞争,这势必影响就业扩大,最终传导到消费环节,使得消费疲软。与此同时,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鲜明,城乡差距大。大量地区的人口收入和消费都很低,这势必把中国整体消费水平拉下来。 从产业结构来说,中国农业比重仍然较大,为15%左右,服务业比重偏低,占40%多一点;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是农业只占3%-5%,服务业占60%-70%。显然,中外产业结构的差距,必然产生出种种限制消费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障碍。可以说,客观因素加上人为因素,共同拖累中国消费增长。 其三,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民众更多依赖自身风险性储蓄来承担养老、失业、教育、医疗等责任。这必然使一部分收入沉淀于储蓄之中,游离于消费之外。相反,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民众对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失业等的后顾之忧不多,因而可以更多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根本不必维持较高的个人储蓄率。这是中外消费不完全可比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但又常常为口舌之辩之人所淡忘,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其四,各国消费内容差异较大。中国住房消费当是一个大项,但却只有很少一块计入了即期消费,更多地被作为投资来对待,这无疑有消费统计不全的疑点。同样,发达国家占比较大的交通消费,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刚起步阶段,汽车消费自然较小。再有,服务性消费,这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地社会化、商品化了,而中国服务性消费相当多是自我服务。 类似问题不少,这都影响了中外消费的可比性,我们作比较时,怎么能视而不见?这不是人为地造成消费差距扩大吗?正确的方法是调整之后再对比。 此外,价格差异也造成了中外消费比较的误差。总体上,中国消费价格水平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而,实物消费与价值消费存在偏差,即实物消费的中外对比差距,不如价值消费那么悬殊,这一点也应当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