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业界有这样的说法,叫:选药去“国药”,选保健品去“威联”。于是中国的药品保健品集散就被这样“天下两分”。过去几年,虽然接长不短的冒出一些这样的会和那样的会,但若论影响力、号召力,国药会和威联会仍然是业内的翘楚,地位无人能撼动。
国药会,由中国医药集团下属的国药励展有限公司独家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62届。在过去的这62届里,国药会奠定了其在中国药品交易中的地位与权威,很多产品借助国药会一飞冲天,很多代理商通过国药会找到产品,赚的盆满钵满。
而发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威联会(以下称呼市会),则在最初的几届里其主要目的是为当时在全国各地战斗的呼市药商而举办的。从1999年第一届呼市会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4届。在这34届里,呼市会涌现了诸多成功和经典的保健品传奇,从“505”神功元气袋(保健品),“咪咪电子学习宝”(电子产品)、“美福乐减肥系列”(保健品)、“护肾宝”(药品)、“英姿带”(专利产品)、“鸿茅药酒”(药洒)、“清白祛斑霜”(化妆品)到曾经的中央电视台广告大户肝药“速立特”(药品),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显示了呼市药人精明的营销策划意识以及超前的经营操作手段。也是因此,呼市会逐渐在业内奠定了它的地位,成为中国保健品营销的“风向标”。
那时就曾有人说过:如果你想知道去年哪个产品卖的好,那么你就去呼市会看看;如果你想知道明年什么类型的产品能赚钱,你也去呼市会看看。
在已经过去的十多年里,呼市会为呼和浩特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与陕西、东北这样以制药业或偏重制药产业发展的大省不同,呼和浩特没有因为呼市会的成功而偏重在制药产业,虽然在呼市也有曾经风光一时的惠丰集团、元和集团等,但真正因呼市会受益的是呼和浩特的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呼和浩特的酒店、餐厅、休闲场所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每年冬、夏两季的呼和浩特,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药企、药商,他们就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在呼和浩特的消费高达上亿元。
所以,呼市会不仅在全国药商眼里的地位举足轻重,即便是在呼和浩特政府的眼里,呼市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增长亮点,虽然周期很短,但爆发力很强。虽然,06年的时候,曾有传闻呼和浩特政府正在计划取缔呼市会,那是因为05年开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药品行业的管制力度,而“齐二药事件”的出现,一度使这个传闻轰动一时。不过这个传闻来的快,去的也快,呼市会依然照常举办,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事实却证明:自04年以后,呼市的影响力、权威形象正在一步一步的消退,在很多药商的眼里,呼市会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变化在哪里,又好象说不清楚。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应该是来自全国的药企。往年,他们拿着产品信心百倍的前来参加呼市会,几天下来,招几个二级市场一点问题没有,如果运气好点,还可能招上省会市场的代理商。这让那些以招商为主要手段的企业,倍感幸福。每年只要来呼市会转悠两趟,这一年的效益基本就有了保障。而,04年以后,这样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首先是客流:往年,昭君、巴彦塔拉、王府等几个重要的会场都是人山人海,而自04年以后,这样的情况似乎突然不见了。离中心区稍远的王府饭店一度空荡荡的,这不得不令人疑惑;然后是成交量:呼市会的成交量在04年以前是相当高的,这一点无庸质疑。而04年以后,成交量开始逐渐下滑,几天会议下来,招出去的市场数量越来越少,而代理出去的市场在后期的运作也不尽如人意;最后是推广:过去在呼市会上,很多产品无须进行推广,也没有现在这种“宣传单满地、举牌的满街”这样的现象。那时候的商好招,而后来的商不好招了,所以很多企业就必须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举牌的、发传单的、喊口号的、挂大型宣传画的等等,一时间铺天盖地。即便如此,招商的情况依然不乐观。
|!---page split---|
为什么商越来越难招了呢?是呼市会失去“魔力”了吗?
2004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因为这一年被业界称之为“中国药品保健品行业的拐点”。那是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药品保健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管制力度加大、强制GMP升级、对药品保健品广告宣传管制严格等等,一系列措施犹如一套“组合拳”,打向了中国药品保健品纷乱复杂的市场现状。
最先感受到寒冷的,是一线代理商。广告成本攀升加大了广告运作的风险,却没有提高广告产品的利润;积累了多年的“消费者诚信危机”逐渐爆发,使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专家证言不让上、功效宣传不让打、承诺治疗一刀切,彻底废掉了广告产品成功的“大三法门”;恶性竞争、跟风炒作不仅没有把蛋糕做大,却使诸多同类产品陷入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大家把仅有的目光全都放在了一部分少的可怜的目标群体上,刀光剑影的打了半天最后才发现:谁也没赚到钱。
于是,很多代理商逐渐转产、转型、转行甚至是彻底放弃。04年以后,我逐渐发现很多老朋友的面孔都不见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们都不做了。正是在这样内外交困之下,代理商群体的层次、素质、实力发生了改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代理商这块分量最重的牌子倒下了,影响马上就来了。
随后发生变化就是药企。由于代理商的素质和实力越来越低,很多正规的、知名的以及具备一定实力的药企逐渐放弃了呼市会。大把大把的钱仍了进来,收到的实际效果越来越差,一部分药企失去了信心,也开始逐渐退出呼市会。但是,呼市会还要继续办下去,空出来的位置也需要别人来填补,于是一些资质差、实力弱的小企业、小代理公司开始混水摸鱼,以至于后来很多销售假药、伪劣药的公司也参与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呼市会的诚信度和权威形象。
而最后变化的是雨后春笋般开办的各类药交会。以前,国内的药品保健品交易会不多,类型也很简单,同时各有各的侧重点。如,国药会偏重药品、呼市会偏重保健品、中间体则是药品原料、包材、设备等......而05年以后,药交会开始多了起来,什么商机会、大包会、保健品交易会等等等等,另人眼花缭乱。在此阶段,威联会也开始逐渐走向全国,不仅尾随国药会举办“会前会”,还紧贴各类会议,一时间全国各地似乎都是威联会。这样大范围、高频次的出现药交会,势必分流了参会人群,也导致了很多药企及代理商疲于奔命,最终一无所获。
这三方面原因相互影响,使过去一直被业界喻为“风向标”的呼市会,成为了现在很多药企、代理商的“鸡肋”,当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今天来参加呼市会的大多是一些二、三级市场的小代理商,而药企方面则一部分是呼市会的老顾客,他们参会并不是希望能招出多少商,而是在会上与一些固定的代理商取得联系,交流感情,稳固关系;剩下的很大一部分药企,则更多的是混水摸鱼。现在的呼市会被业界很多人称为“中国最大的假冒伪劣保健品集散会”!
作为内蒙药人的一员,看到这样的情形,岂是一句“情何已堪”能代表的?
[后记]
只是短短的几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呼市会就发展成今天的这个样子,从这个缩影中折射了近几年来,中国药品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只有短短三十几年的中国保健品行业,这样的改革、这样调整是必须的,也是必定的。任何一个年轻的行业势必会在不理性的激情中冲到顶峰,也会在内外交困之中滑落低谷。
三十改革开放、二十年保健品辉煌缔造了一系列的财富神话,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内蒙药人。看着他们曾经亲手缔造的行业走向今天的样子,不知道这些前辈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庆幸?内疚?无谓?还是其他?
不过,对于今天的药人来说,面对寒冷,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过冬,更让我们深刻地知道了一个道理:投机不能永远成功。健康的行业,势必是理性的发展、合理的利润分配及精耕细作的市场营销。只有把顾客看作你的亲人、你的朋友,那么你的产品就会长久的卖下去,你的投入才会源源不断地拿回来。
健康的行业需要全体药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