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钵良治

生产自动化进步到最后,到底会给人类社会留下什么? 这种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只要索尼还是制造商,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伴随着制造业极度的工业化,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这样发展下去,会让人觉得人际关系很讨厌,使人变成个人主义者而且孤独,也无法正常发挥能力。 就任索尼社长已有3年,但我依然一如既往地去一线,与员工对话。当然,一线的报告会上交到我这里。可是,有些东西是光看报告无法知晓的。报告里虽然没有谎话,但也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写到。亲眼观察,就可以获得与报告不同种类的信息。首先,我希望亲身感受到一线的气氛。员工在想什么?现场的部件是怎样移动的?自己制定的方针贯彻到什么程度?等等。 大家都希望彼此建立人际关系,倒不一定是跟社长。当一个人开始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他得到的勇气无法估量,会感到自己从事的制造工作是有尊严、值得自豪的。单元生产就是一个例子。简单的野1小时完成几个冶并不能衡量一切。起到支撑作用的还是联系人与人的纽带、野我在为社会作贡献冶的自豪感等。 现在,我在索尼内部强调品质第一、质量优先。质量优先的意思是,即便把降低成本稍微推迟考虑,或交货期晚10天,也要首先保证质量令客户满意。要求做到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第四还是质量,第五、第六才是成本和交货。 不把质量明确设定为首要基准,人的思考方式和企业文化就不会改变。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对人事评价制度也作了改进。 开发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排在第一位。因此,发展战略与开发战略密不可分。今后发展的关键在于眼前播下了什么样的技术种子。不过,在当今社会,作为成长模式,M&A渊企业并购冤或者新业务模式非常流行。这些我并不赞同。我平日经常说院野不是量创造质,而是质创造量冶。这里请不要搞错。是首先有了质量,产量才会随之提高。 今后,日本要想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依靠科学技术是不行的,甚至无法生存。日本不产石油,没有美国那样庞大的内需市场,又难以凭借超低的成本制造产品。无论怎么想,不管是现在还是下世纪,日本都只能靠科学技术立国。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日本厂商,索尼的态度也一样。不管是之前的60年,还是以后的60年,我们都要靠技术立社。索尼如果没有索尼特色的制造技术是无法理喻的,这是索尼作为日本厂商生存的最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