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手机号码不变而实现无障碍转网,这个愿望的实现尚待时日。
本刊记者 崔婷婷
近日,针对号码携带的实施,国家工信部提出了“单向本地转网”的方案。这意味着,移动用户可以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选择自己信赖的运营商,但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只有本地区的号码可以带号转网,跨地区则不行;二是新移动的用户可以保留原号码转至新联通或新电信,反之则不被允许。 目前,电信重组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人们对其意义的争论却从未平息。支持者指出,电信重组有利于重整市场格局,能够推动市场开放,促进TD技术发展,而也有人认为,电信重组并没有达到改变中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电信竞争失衡的现象依旧存在。 为改变电信业竞争格局,号码携带作为电信重组的辅助措施,再一次倍受关注。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点子,早在2006年10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就曾发文,在用户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移动运营商应该为用户提供自由选择同一运营商所有套餐的服务。尽管距离真正的号码携带尚有距离,但运营商为此进行了网络改造、营销改进与服务升级之后,显然为今天号码携带的实施奠定了客观基础。 号码携带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移动用户的自由选择权,并促使运营商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拓展市场空间,最终使电信业形成有效、均衡的竞争格局,它的可行性已经被很多国家证实。然而,放到我国电信业的大环境中,号码携带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为宣传自身品牌,各大运营商都不惜花费重金。中国网通(www.chinanetcom.com.cn)更是借奥运之机,投入了数十亿元用作宣传费。此时一旦实施号码携带,则会对运营商的品牌形成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给他人做嫁衣裳,恐怕运营商最需要做的是减少宣传。 电信重组是在我国电信市场失衡相当严重时进行的,此时的中移动,依靠其远远优于新电信(www.chinatelecom.com.cn)和新联通(www.chinaunicom.com.cn)的网络覆盖率,大量的高端客户和资费上明显的竞争优势,牢牢掌握了70%的手机用户。而电信重组并没有明显改变这种局面。号码携带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而相比新联通和新电信,新移动的吸引力更大。有业内人士指出,号码携带可能会让相对弱势的新联通和新电信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丧失本身已占有的那部分市场份额。 另外,号码携带势必会让运营商承担更多的网络成本。如果一个用户从移动转网到了联通,当有人呼叫时,交换机要先接到移动,再由移动转到联通,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设备还是运营,都将产生一定的成本;同时,联通还要建立数据库来存储该用户的相关信息,这同样需要成本。 种种的担心,让运营商仍在观望。 根据工信部此前提出的方案,实施号码携带或将分段进行,先进行“单向本地转网”的非对称管制,然后逐渐过渡到“双向全国转网”。然而,“单向本地转网”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有人认为只允许单一转网,限制了移动用户的自由选择权,同时并不能改变中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 有专家建议,实施号码携带,要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除了可以检验号码携带在我国的可行性,也可以腾出一定时间,让新联通和新电信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已增加与新移动抗衡的资本。 号码携带到底该不该实行,或者该怎样实行,目前看来,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在于,国家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以推动包括号码携带的非对称管制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