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锏与杀手锏的区别 博客的杀手锏



    文 卢小波

  默多克曾为其所属的新闻集团搞了个“全球网络营销年”,他说,“新闻的优势是为内容服务,而网络的核心是个性化选择,通过两者选择,新闻集团将重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意义。”从2006年起,两年过去了,默多克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只不过重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意义不是新闻集团,而是已壮大至7500万以上的博客队伍。特别是新闻博客,因其自身的新闻性和个性化,深受网友的追捧,产生的效果,有时连传统媒体也望尘莫及。

  一语惊人的观点新闻

  当网民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跋涉时,实际上就意味着大量新闻的贬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早些时候,面对新媒介崛起,不少主流媒体人士虽震惊但仍然自信:传统媒体拥有更精细的新闻筛选机制,不至于让读者在信息爆炸中迷茫;传统媒体拥有更专业的编辑,可以更客观地报道新闻,更深度地解读新闻,为读者提供更正确的观点。互联网不过是一个平台和管道,网民陷入信息大海吗?那更好!我们的报纸,以及电子报、报网互动,可以为他们导航,足以与那些非我族类的网站抗衡一时。

  其实,可怕的不是那些气势汹汹门户网站,而恰恰是那些似乎如一盘散沙的博客。RSS阅读器的出现,使遍布天下的零散博客,逐步走出了“信息孤岛”。百度的词条对RSS这样阐释:“网民再也不用一个网站一个网站,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去逛了。只要将你需要的内容订阅在一个RSS阅读器中,这些内容就会自动出现你的阅读器里,你也不必为了一个急切想知道的消息而不断的刷新网页,因为一旦有了更新,RSS阅读器就会自己通知你。”这与传统纸媒的订阅新方式几乎相同,但更廉价更自由,更易于符合读者口味。

  实际上,在web2.0时代,“互联网读者已经由早期浏览的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价值阅读’时代”。网页的滚动刷新,信息的无限膨胀,使纯新闻的贬值加速。随便一个事件,网上顺手一扫,同类标题的稿子就是一箩筐。读者渴求的不再是新闻本身,而是新闻背后的信息、新闻背后的观点。铺天盖地的艳照门事件,沸沸扬扬的斯皮尔伯格辞去奥运会艺术顾问一事,读者除了需要来龙去脉的梳理,更需要听听张三怎么评,李四怎么骂,王五怎么当和事佬。和菜头们那几天的分析与观点,没有辜负他的订户。新闻和观点,成了血脉传承的父子关系,而且儿子还更为强壮。观点新闻,就这样在网络中成长。而更高效、更自由地提供观点新闻,正是博客的强项。可以说,博客媒体正在以个人化的方式重塑新闻价值,观点新闻再也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了。

 撒手锏与杀手锏的区别 博客的杀手锏
  不错,传统媒体仍旧在发布着权威的观点。在传统人士看上去,一些博客的情绪化评论、煽动性的说词,太缺少客观性、公正性,简直就是江湖术士卖大力丸的表演。但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温吞水似的“持平之论”总不让人过瘾,读者喜爱的正是锐利如刀的观点,那怕它更偏激更极端。“美国网络新闻学的创始人吉尔默提出:新闻界历来所崇尚的客观性原则应该宣告终结了。人类都有主观倾向,都有形形色色利益冲突,都会带到日常新闻报道中来,他主张放弃客观性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以更有新意和实际操作的‘公平、详尽、准确、公开’四项原则来取而代之,同样可以达到高质量报道的目标。”

  那么,情绪化个性化的评论,会导致舆论一边倒的不良社会效果吗?传统的观点平衡总是不可缺少吧?确实,过激的言论、离谱的骂街,令人生厌。但也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不负责任的帖子大多出自BBS。基本上,相对专业的新闻博客都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且,越是专业的新闻博客越是注意观点的平衡,他们经常刊载转载的与自己观点相左的帖子,也证明了这一点。精英的新闻博客群中正自主地设定议程,RSS的订户面对的“观点市场”是那样地繁荣,一边倒、满大街都是的东西,都逃不了滞销的命运。“看不见的手”,在“观点市场”里是一样要起作用的。

  让人叹惜的是,面对通过“友情链接”团结起来的博客,面对自动让信息呈现逻辑性的RSS,平面媒体却仍以费时费力组织起来的“宣传战役”而自豪。而且这种僵硬的战役战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搞上一次。而明明是专业精英的新闻博客,偏偏要以“草根新闻”自居,对抗性解读着主流传媒的“宣传战役”。

  记者博客的效应

  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新闻博客仍旧依托主流媒体而生存。他们愤世嫉俗的观点,基本上得自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提供的大量新闻信息。有时他们干脆就直接转载原文,后面附以点评。不少新闻博客,就身在主流媒体工作,或者曾就职于传统媒体。奇怪的是,他们仿佛都有着双重人格,博客上的东西与发表于纸媒的产品,很多时候判若云泥。他们正是靠着一套标新立异的笔法,点燃烽火,东征西战。其中,以更锐利更活泼的文风重新改写新闻以提供观点,就是高明的一招。可以这样说,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他们改写新闻的方式,已对新闻的传统表述形式提出了挑战。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在谈到新媒体的冲击时说,要不被狼吃掉,除非你变成狼本身。同理,应对新闻博客的一个方式,是写博客。办了个罗列新闻的电子版搞个所谓“报网互动”,就以为可以包打天下的想法,是肤浅可笑的;只是跟风办几个论坛几个BBS,就以为可以聚集人气的做法,更是目光短浅。

  新闻博客的风起云涌,使观点新闻更显重要。当然,报纸仍然是惟一以新闻为主的媒介,仍然是提供准确、公正、可以核实的新闻的权威管道,但新闻确实贬值了,特别是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能够提供并阐释有价值的观点,才是一个媒体的竞争力所在。这一点,不论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公平的。

  让人欣慰的是,从事传统媒体的记者博客,优势仍在。传统媒体的权威身份,使他们更容易更及时地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不错,传统媒体“客观性”和话语权,让他们不能在所供职的媒体上随便发表“不严肃”的东西。但在法律的规范内,在不违反职业操守的规范下,更宽泛的博客自由,可以吸引更多的新媒体受众,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报网互动”。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博客,就因此拥有众多的“粉丝”。几乎每一次采访,都带来一篇引人的博文。而且越是重大现场,博文越是饶有趣味。很多幕后新闻与观点,虽未见诸正式报道,但却是闾丘露薇的博客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在老挝随温总理采访,她写了自己如何设计提问,以及温总理出乎意料的反应和她自己的懊恼。这些内容,对于不熟悉媒体工作流程的网民,读来会更亲切,也会反过来吸引受众接受她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东西。这才是正真起作用的“报网互动”。

  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传播方式,已积重难返,渗入骨髓。新闻博客出现更大意义在于,可以让说教成为对话。这一点,闾丘露薇博客的思考,特别应引起宣传主管部门的重视。

  应该说,互联网本身并不是媒体,而只是传送信息的管道,但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一些新媒体为何有那样强大的生命力?只是由于技术手段的先进吗?那么我们的传统媒体和官方网站,不是拥有更强大金钱支持和更完善的技术平台吗?那么,关键在哪里?这里,我倒是想套用文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关键不在你写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写。这应该是新闻博客给我们的启示。

  2007年初,中央政治局组织集体学习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胡总书记关于“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的想法要落在实处,还有很漫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其中,对新闻博客的研究,对观点新闻的研究,是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4737.html

更多阅读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转自老罗的博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转自老罗的博客)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之一)罗永浩 @ 2008-11-21 13:32新周刊杂志授权转载: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现 代

日记、博客、论坛、微博的区别 论坛和博客的区别

日记、博客、论坛、微博有什么区别?近日见到一条微博,用袜子来形象地对它们进行了一番说明,挺有趣。它说:脱了袜子,自己闻,那叫日记。脱了袜子,请朋友到家里来闻,那叫博客。脱了袜子,挂在家门口,让路过的人闻,那叫论坛。脱了袜子,挂在广场上

微博、轻博客、博客的区别与联系 微博与博客有什么区别

大多数人能够分清微博与博客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轻博客的出现,很多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点点网的出现让大多数人出现了幻觉,开始分不清到底什么是微博,什么是轻博客,又到底什么是博客?微博、轻博客、博客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

声明:《撒手锏与杀手锏的区别 博客的杀手锏》为网友誰怼誰暀凊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