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思考:发现创业与创意的源头(珍藏版)》 第1章 用



     当然,仅有必要条件创业也不能成功。作为实现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不仅包括商品或服务的设计,还有产品的生产、运输、售后服务、资金运转、人才招聘培养等一整套商业系统,即必须整合公司运营的系统资源。

美国也是这种情形,有很多风险投资企业起步很好但后劲不足,这都是因为未能满足充分条件的缘故。虽然业务规划得很好,起步也不错,但其后公司却江河日下,“不能再跟那个老总了”,由人才流失而最终导致公司垮台的例子数不胜数。

聪明的职业投资者一旦觉得自己力有不逮,就会把企业委托给职业经理人去做。说个有名的故事吧,创立苹果电脑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还有SGI(Silicon Graphics)公司的吉姆·克拉克都早早地分别把自己的企业让给了约翰·斯卡利和埃德·麦克拉肯,史蒂夫·乔布斯的继任者约翰·斯卡利在其业绩平平时又把职位让给了第三者。结果呢,苹果公司的接力棒没有传接好,在发展成为大公司后,因其经营战略不当,现在的发展多少有些低迷。总而言之,对于那些满足必要条件后充分条件不完备的企业来说,接力棒继任是个明智的选择(苹果公司在其创始人乔布斯返回后,又实现了顽强的复兴)。

 《创新者的思考:发现创业与创意的源头(珍藏版)》 第1章 用
反观日本,这一点处理得不好。大多数的日本企业创始人都想自己一直掌控公司,等时机成熟后再转给儿子,结果发展到最后,企业还是垮台了。

接力棒继任在美国就运行得很好吗?即使没有苹果公司的例子,也不能言之凿凿地说这些继任都是成功的。

有一家名叫Lotus Development的公司,是由米奇·卡普尔创立的。这家公司后来由和我一同在麦肯锡工作过的吉姆·曼齐接手。

吉姆·曼齐在麦肯锡时做的最后一份工作是日本企业的美国市场开拓。为了制订市场开拓计划,他和我跑遍了全美国。遗憾的是,他妻子要到波士顿的广播电台工作,为此他辞职了。由于当时恰好有一个日本企业驻美国代表的职位,所以我就劝他:“这份工作很适合你啊。”但曼齐说:“波士顿恰好有一家小风险投资公司,我想去帮帮他们。”那是一家年销售额仅有20亿日元的公司,这令我难以置信,但几年后,我在看美国的高额纳税人名单时,发现紧跟在李·艾科卡后面的不正是曼齐的名字吗?我怔住了,那无疑正是我的同事曼齐。

后来曼齐从卡普尔那里接手经营Lotus公司,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10年后的1995年,Lotus公司被卖给了IBM。可能曼齐也获利颇丰,但好不容易扶植发展起来的公司最后却被IBM收购,这多少有点凄凉,也可能是曼齐的继任者不善经营吧。

不管怎么样,薪火相传未必能完美,这在东方、西方都是事实。只是在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把企业卖给别人,赚一笔钱,通过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来悠然自得地度过自己的后半辈子。而在日本,更多的模式则是创业者把公司转给儿子,然后公司亏损,最后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说到薪火相传近乎完美的例子,首推惠普公司。该公司被誉为风险投资的鼻祖,是非常有名的公司。虽然创始人之一的帕卡德最近去世了,但在经营方面有像约翰·杨,其后的卢·普拉特等优秀人才接力继任。惠普公司虽是大公司,但并没有丢掉小风险投资公司的长处,这就是运作良好的例子。不管是惠普公司还是3M公司,它们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其“管理小型化”的组织战略,即公司管理尽可能最小化,责任范围尽可能明晰化,而这种战略在其成长为大公司后也没有丢掉。

不能说大公司就形势一片大好,一般来说,公司做大以后,就会目空一切。一旦目空一切,大公司的人就会开始向内看、向下看、向后看。这一点从无例外,其中规模最大的大概要数日本的官僚制度了。欧姆龙公司(原立石电机)的创始人立石一真先生给那些明明是在民办企业工作,说话办事却官僚作风十足的人起了个名字,叫“民僚”,称这种现象为大企业病,公司做大后必定会陷入大企业病状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47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创新者的思考:发现创业与创意的源头(珍藏版)》 第1章 用》为网友准风月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