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林涛 受到Facebook成功的鼓舞,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支持了大量社交网站的建设。不过对于那些抄袭Facebook上的各种有趣应用来吸引用户的社交网站而言,抢在开放而可能导致的应用服务同质化局面出现之前,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创造出独有的社区文化和特质,乃是这些社交网站的当务之急。 校内网(xiaonei.com)几乎是Facebook在中国的翻版,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网站在前期与它的原型一样采用了严格的实名制,从而在大学生用户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在占领了大学生用户之后,校内网开始在2007年向白领用户拓展,在吸引白领用户的过程中,校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白领用户的行为习惯与对社区网络的需求与大学生并不一致,校内必须提供更多的创新才能获得白领用户的青睐。7月8日,校内网宣布开放API,同时,有消息称千橡集团将收购中国排名靠前的求职网站中华英才网,通过此项收购,校内希望获得更多白领用户。 51.com则被认为是Myspace模式在中国实现的佼佼者。这家受到用户流失和盈利模式双重困扰的社交网络最终选择了与网络游戏结盟,7月1日,网络游戏厂商巨人网络(NYSE:GA)宣布以5100万美元获得该公司25%股权,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对于巨人网络而言,不仅借此投资进入“成长股”社交网络领域,同时还能具有现实价值。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评价,“在51这么大的人群量里面,我们可以挖掘出我们的玩家来。” 盛大网络等其他网络游戏厂商同样对社交网络持有兴趣,网络游戏公司久游的游戏产品劲舞团更是带有诸多社交功能,“网游社区化、社区网游化”的理论鼓励了盈利丰厚、但一直遭遇道德谴责的网络游戏厂商向社交网络渗透。 其他新进入的创业者则希望能够做到起步阶段就与众不同。 32岁的陈滨在上海创立了扬耀网络,他对3D社交网络的效果寄予厚望。“你可以邀请朋友到你的虚拟客厅里一起看电影,甚至可以给你不喜欢的人一记耳光,这种因和现实生活更接近而产生的互动感自然要远远强于文字。”不过在此之前,一家模仿美国3D网络第二人生的中国网站的用户发展陷入困境,该模式过分强调用户自主创造,甚至要求用户自己建造相对复杂的房屋,结果导致使用者寥寥。“我们会以满足普通用户的社交需求为核心。”陈滨表现出对开放时代的盼望,甚至已经开始为3D平台的开放平台进行技术准备。不过对于豪华的3D社交网络而言,对于技术的要求和带宽的消耗将会是对陈滨的最大考验。 由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担任CEO的一起网则有着将整个真实关系搬到虚拟网络上的野心。有着宏大理想的谢文甚至并不急于发展用户,而是希望先做出一个有别于其他网站的结构,以求做到能够真正满足用户复杂的社交需要。而他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则是可能被用于分析用户行为并以此匹配广告的智能搜索技术。不过商业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最完美的产品被击败的案例。 至于腾讯,当然已经具有无与伦比的用户和各种资源优势。不过每一次当剧烈的行业变革来临时,巨头们的真正威胁往往是自己过去的成功。
![你准备好了吗英文 它们为“开放”准备好了吗?](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47536585094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