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举办奥运会,“公司中国”要接受全球公众股东的检验。现在,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中国最初及以后的价值
文|本刊编辑部
1992年9月,华晨中国在纽约证交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随后的16年间,中国公司越发频繁地登陆海外资本市场,IPO已成寻常事。而且近几年中国人寿、工商银行、阿里巴巴等几起IPO还在当时创下了不同资本市场的融资纪录,中国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市值王”。 可是,论融资规模、论复杂程度、论影响深远,它们都比不上本年度“中国.Inc”的“IPO”。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作为此次IPO的完美载体,呈现在世人目光之下。毫无疑问,这将成为2008年全球最大“IPO”。 这桩IPO,包括中国.Inc这间公司的发育、模式以及它跟世界的对接,是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愿景 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统一市场。你知道,那是13亿。 我们是全球最近30年经济成长性表现最优异的国家。1978年-2007年,中国GDP总量从世界第15位蹿升至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位。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字在2007年,已超过2600美元。 我们手里握着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据说超过了G7成员国外储的总和,排名世界第一。 如果你不是抱残守缺之徒,如果你信奉成长的力量,如果你相信新兴市场在下一个三五十年还有巨大的潜能将被释放,那你不可能错过中国。 比以上罗列的数据更加诱人的是,塑造未来的能量还源源不断从中国广袤大地上省市县乡的每一张书桌前、每一台电脑里、每一家新创立的公司中涌发出来。那些乐观而上进的年轻人,渴望并且相信他们能够改变个人现状、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某个层面上,中国教育的严苛、人才竞争的激烈使他们比大洋彼岸的美国同龄人掌握了更扎实的竞争技能。而在他们个体之外,一场远比他们内心自我教育更为深刻与复杂的社会变革,在过去30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层面展开,而且还将不会停歇。正是这一系列领域越发深入的改革与开放,支撑起了从80岁老人到80后、从公务员到商人等无数中国人的个体梦想。 是的,个体梦想。当“中国梦”在一些中国人口中也渐渐成为像当年的“美国梦”一样时髦而漂亮的词汇,当一些知识分子将“中国梦”概括和提炼为“中华文明的复兴”,我们其实更愿将“中国梦”还原为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个体梦想。对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而言,“中国梦”或许只意味着他想通过念书、考进大学来摆脱贫困——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仅此而已。而对110米栏运动员刘翔来说,他的“中国梦”也很简单明确,那就是全力以赴冲击2008北京奥运会110米栏金牌! 一个外国人或许难以确切理解何谓“中华文明的复兴”,甚至暗暗恐惧于这样的“复兴”,但你总可以理解一个中国人不想沿袭祖辈贫穷生活的想法?你总可以理解一位运动员想赢的心情?你也总可以理解一名企业家想将他所创立的企业带入全球五百强俱乐部的进取心?(在此恭喜柳传志和杨元庆。) 几十年前、几百年前,那些或普通或伟大的梦想,也曾像烛光一样摇曳在各色各样中国人心中,不过绝大部分被熄灭在连绵无尽的战乱、困厄的制度环境里。 1896年,当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在雅典组织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他是想通过业余爱好者的绅士运动来重振法兰西民族,使国家精神复兴。当时清政府曾接到国际奥委会的邀请,但拒之,此时洋务运动已告一段落,百日维新两年后失败。 1907年,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重生十年后,中国人开始了对于奥运梦想的追逐,《天津青年》杂志提出“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派一个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举办奥运会?” 第一问,答案是1932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第二问,答案是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第三个梦想,用了一个世纪方告实现。 到1932年,在凄风苦雨的时代氛围中,《东方杂志》发起了“新年的梦想”征文,142个知识分子做了244个大同世界、没有战争的梦想。其中,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授韦丛芜“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凡成年人都是社员,都是股东,军事、政治、教育均附属于其下,向着世界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的目标走去。”——这难道不就是今天“中国.Inc”的全球化梦想吗? 当今天,当中国人不再为生存所困,可以试着去梳理与讲述所谓“梦想”时,世界应该欢迎中国,世界也需要中国。如果13亿人持续贫困、压抑、绝望、与世界和现代文明隔膜……那将成为这个星球极大的一个忧患。 历史一闪而过,梦想……一直在超越梦想。如果我们把2008北京奥运会比作中国.Inc的IPO,那么今天我们期待、庆祝的绝不应仅仅是这次IPO本身,不应仅仅是中国终于圆了自己的百年奥运梦。 正如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吴建民所说,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有助于加深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 模式 四万万消费者! 1937年,在上海居住了26年的CarlCrow以此作为书名,书里记述了他在中国做生意的故事,以及他对中国人的看法,“有趣的、恼人的、费解的,以及总是那么可爱的中国人”。 十亿消费者! 2005年,CarlCrow相隔七十年后的美国同行JamesMcGregor又以此作为他向西方介绍中国商界的新书书名。一方面,JamesMcGregor借此书名向前辈CarlCrow表示了敬意,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什么比“十亿消费者”更能准确描述中国对一个外国商人的魅力。JamesMcGregor在书的序言里写道,“咬文嚼字的人可能会挑书名的毛病:中国现在的人口是13亿。但重要的是‘十亿’这个数量级,它代表着广袤而尚未开发的大片市场,无数等待着加入消费洪流的中国人,先行者对赚个盆满钵满的梦想,以及数个世纪以来烙印在外国商人和贸易者脑海中的遍地黄金的宣传和希望。” 把中国比作一间“超级大公司”,那么它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换句话说,它“商业模式”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请首先理解两个有关中国的关键数字:13亿人口和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它们都是令人仰望的世界第一。 从数字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没错,是中国的“劳动力和市场”两大竞争优势。当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为中国按下了“市场经济”的按钮,8亿、后来是10亿、到现在是13亿中国人一多半像着了魔法一样自动自发地焕发出惊人的致富能力。丰富的劳力资源、低廉的制造成本、没日没夜的劳碌……在相当程度上,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以数以亿计的、便宜的衬衣、鞋子、纽扣这么一针一线、一砖一瓦地换回来的,而中国GDP也因之获得持续高增长。 2001年,中国人均GDP跨过了1000美元的门槛;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这是两个关键的信号。依照经验数据,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国家就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中低收入国家,超过2000美元,该国居民消费能力不但大大加强,而且消费结构开始明显改变,对各类服务消费需求增加。 于是,JamesMcGregor和他的前辈们守望了若干年的“十亿消费者”的魅力真正显现出来。凭借着13亿人口资源以及其他,中国在短短一二十年内从低端制造的“世界工厂”走到了中低端消费的“世界市场”初期。事实上,不独中国,包括印度、巴西、俄罗斯等等在内的新兴市场都是美日欧跨国公司增长的“助推器”。而且,这不将只是跨国巨头的盛宴,中国日渐庞大的内需市场,还可以成为孕育中国消费服务类巨头的温暖“子宫”——想想在整个20世纪,美国大公司是怎么崛起的吧! 勃兴中的“十亿消费者”,正是现阶段“中国模式”的一个精髓,也是大小跨国企业、本土公司们愿意为北京奥运、为中国“下单”的最诱人的理由。 体育营销专家、国际奥委会前市场营销总监麦克尔·佩恩说:“北京奥运会的营销计划将会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赞助和授权收益比之前的任何一届都已经上升了将近两倍,是上一届雅典奥运会的四倍之多。” 风险及承销 但是,“几亿劳动者、十亿消费者”的人口红利还能尽享多久? 毋庸讳言,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模式,都相当脆弱。天灾人祸、能源与粮食危机、环保危机、通胀或者紧缩、老龄化社会、还有国际政经环境中突发的变数……这其中的任何一点,如果预防与控制不得力,都有可能使中国经济这辆高速列车,轻则急刹,重则倾覆。这些中长期风险与挑战,以及中国有何化解之道,由于后文有详细篇幅分析,在此不加赘述。 我们更应该去正视——中国.Inc在“开放”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像史上所有的IPO一样,奥运在给中国.Inc带来难得的资金资源、知名度和景气的同时,也有可能让公司得上“IPO综合症”,比如净资产回报急降,管理者无力消化与驾驭突然到手的巨量资金(这就是常说的“奥运泡沫”、“后奥运衰退”);比如在“私人公司”背景下惯常的心态与做法,严重不适应、乃至抗拒大门开启后从外面直射进来的阳光。 北京奥组委在2001年申奥时聘请的公关公司,万博宣伟的中国区总经理刘希平说,“我们在国内呆久了,很多以为是平常的事情,或者我们觉得国外受众应该了解的,其实他们不懂。”(详见P100《给中国“化妆”》) 在双方信息、观念的不对称之下,我们的“十亿消费者”、也是中国.Inc的“股东”们很容易因外界的一些刺激、被莫名的激情点燃,从而集体挥舞着手中“抵制消费”的大棒,向世界表达他们的愤怒。联合起来抵制家乐福、咒骂莎朗·斯通,诸如此类只可能进一步把中国与世界相互理解的鸿沟加深、加大。 独立电影导演陆川对此的疑惑是,“对内的信息不平等,我们习惯了,但这次真真切切刺到宣传机构的痛处是:我们是无力的,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力把我们的声音更有效地传递到海外?渠道不畅,管道不通,还是语言不对?” 怎么样一种沟通、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使中国被世界更加了解?动辄的抵制与愤怒有益吗?会不会将中国推向被更深误解、面对更大风险的境地? 如果说奥运是中国的IPO,那么火炬传递就是中国.Inc形象生动的全球路演,和潜在“投资者”一路沟通下来,公司股东、管理团队应该对自身价值、形象进行更全面的评价与思索。 一个境外“股东”自问:“世界平了,我们的心有放平吗?我们有没有感到受到成见后,反而更自负?有的时候,我们过高估计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别人对中国的兴趣。”(详见P159《世界平了,我们的心有放平吗?》) 境内的安邦集团董事长陈功则担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是一场壮丽的仪式。这个仪式之后的中国,将会进入一个旋转门,它有可能前进一步,将中国引入一个高度开放、高度文明的亮丽社会空间;但也有可能在旋转门的作用下,原地转了一圈,后退一步,让中国回到从前,甚至进而对一切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 前面列举的天灾人祸、环保危机、能源与粮食危机……诸如此类的风险危害,皆比不过中国由于受不了开放带来的磨擦、短期震荡与阵痛,而中止开放与改革的风险。 2008,于中国不仅是“公众化”元年,亦是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回顾这段改革史时曾意味深长地评论,“改革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在社会制度变革中,短期内起关键作用的是政治领袖的个人选择,长期内起决定性作用却是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命运,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我们固然可以请国际公关公司为我们的国际成人礼“打扮润色”,也可以请姚明、郎朗为中国国家形象“承销”,我们还有像王中军这样有体育情怀的文化商人自掏腰包20万美元出来为奥运会炮制歌曲,可是所有这些“溢价”都要建立在中国.Inc这家公司内在的真实价值之上,否则,即便一时推上市,最终也会被市场无情地嘲弄。 北京奥林匹克电视转播有限公司(BOB)首席运营官马国力说,“应该说,1993年我们还并不了解世界,我们还有点坐井观天,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最好的。但2008年恰逢其时。” 但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本次“IPO”正式实现之前,日本Freebit公司董事长兼CEO、本刊专栏作者石田宏树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创始人,特意对中国.Inc赠语: “通过奥运会,‘公司中国’要接受全球公众股东的检验。现在,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中国最初的价值及以后的价值。 “在进入公共市场后,就没有特权与例外。今后只能按照公共市场的规则: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愿景,并且要有可使人相信愿景的实际成果;其次是信息要迅速公开透明。只有在这规则下,我认为公司的价值才可以形成。 “如同上市公司,‘公司中国’也需要进行彻底的公司治理,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与成本。如何正确持续地分配这些费用;以及如何形成稳定的股票价格,这些都是市场所关注的。 “无论如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回到‘中国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的原点上来思考——‘究竟为什么要IPO?’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中国.Inc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摘要) (一)发行股票类型“奥运”纪念股 (二)发行范围全球(205个参赛国家和地区) (三)全球路演时间2008年3月24日-8月8日 (四)上市日期2008年8月8日 (五)上市地点北京 (六)发行人基本情况由13亿名发起股东组成的中国.Inc,2007年“营收”(GDP)为246619亿元 (七)募集用途和平与发展 (八)公司优势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民创业激情、国际资本青睐之地 (九)公司策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十)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 (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奥组委、国际奥组委、TOP全球赞助商、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国际公关机构、姚明、郎朗等 (十一)风险因素重大自然灾害、通胀或紧缩等周期波动、能源与粮食危机、环保危机、恐怖袭击、后奥运衰退、贫富差距、国际重大政经危机等 (十二)招股说明书 发布日期200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