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粮价猛涨,由泰国提议的“大米欧佩克”让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异常担心。由于粮食直接关乎数亿世界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巨大的道德伦理压力暂时让泰国放弃了“大米欧佩克”的设想。
作者:金名
2008年5月3日,在东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政府提出一项提议,联合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4个东盟国家,成立类似于OPEC(欧佩克)的OREC,即“大米输出国家组织”或称“大米欧佩克”,以在飞涨的国际粮价情势下维护自身利益。 随着国际粮价猛涨,由泰国提议的“大米欧佩克”让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异常担心。由于粮食直接事关数亿世界贫困人口的生存,这一巨大的道德伦理压力暂时让泰国放弃了“大米欧佩克”的设想。 但事情并非到此为止。 从OREC到CRTC 一份统计显示,欲成立OREC的这东盟5国2007年总计大米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9.2%,其中泰国占据了32.7%的份额,越南为14.5%。 自去年以来,国际米价飞速飙升令泰国得益匪浅,加上去年泰国大米产量颇丰,年出口量达到950万吨,占全球大米出口量的1/3,稳坐大米出口第一把交椅。今年头4个月,泰国出口大米已经达到407万吨,同比暴增74%,估计今年突破1000万吨已经不是难题。 而越南是东盟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另外一大主力。据越南粮食协会透露,今年前4个月,越南各企业已出口各类大米超过1亿吨,价值约5930万美元。 “我们是世界粮食中心,却对粮价方面没什么影响力,我们进口昂贵的石油,却低廉地出售大米,这损害我们的贸易平衡。”泰国政府发言人苏触扎表示。或许这就是OREC诞生的最大理由。 其实,“大米欧佩克”并非泰国第一个提出,早在2000年,印度就提议建立一个大米、茶和糖主要输出国联盟。 2001年泰国也曾提出建立大米输出国组织,当时泰国的大米价格比越南、印度的价格高40美元左右。由于担心价高会失去国际市场份额,泰国有了建立大米输出国组织的想法。但由于没有国家响应,加上大米生产无法控制,这一提议以失败告终。2007年,柬埔寨首相洪森也提出过湄公河流域主要产米国成立大米输出国组织的建议。 但时过境迁,此次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的反对,应该让大米市场市场化运行,成立OREC不仅会损害大米进口国利益,也无益于大米出口国。 几天后,泰国在OREC的立场上出现了退缩。泰国外交部长NoppadonPattama5月6日在会见了全球主要六大稻米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的大使代表之后,做出表态:现阶段抛弃此前欲成立“大米欧佩克”,即OREC的提议。 取而代之的是,泰国在其外交部网站上,提议成立“CRTC(CouncilonRiceTradeCooperation,大米贸易合作委员会)”,并尽快召开第一次会议。 据泰国外交部资料显示,CRTC将按照论坛形势运作,为主要大米出口国家间交换其对贸易的看法提供平台。也就是说,CRTC目的是共享大米贸易中的技术知识,而非将焦点放在大米价格上。 怀疑和质问 虽然另外4个东盟国家表示了欢迎,但泰国政府的OREC提议一抛出,便遭受不少炮轰。首当其冲的是隶属东盟的全球最大大米进口国之一菲律宾,认为这个组织不仅不能解决全球粮食危机问题,反而会加剧饥饿和贫穷。 “少数几个粮食生产国控制某种粮食,可能使消费者买不起。”这是菲律宾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安加拉的担忧之言。 同时,分析家和贸易商说,东南亚5国的这种“大米欧佩克”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这些政府之间无力相互合作,也不能控制产量。在泰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30年经验的经济分析家格雷厄姆·卡特韦尔说:“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价格上达到一致,但他们却不能像控制石油一样控制粮食供应。面对一口油井,你可以用开头油泵的方法控制产量,但你如何控制全国的农民生产大米?”当价格上涨时,农民会一窝蜂地种植更多的大米,而当价格下降时,他们又会改种其他作物。他说,5国联盟只能制定一个很宽泛的价格协议,无法强制实施某一个价格。如果价格过高,购买者将到其他国家去购买大米,比如到印度去,那里每年出口500万吨大米。 “这个时机确实选择得不对。”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说,“现在粮价这么受全球关注,除非价格稳定了,再谈‘大米欧佩克’还有可能。” 泰国或者也是这么想。泰国外长Noppadon也说:“泰国深刻意识到全球对于粮食危机的关注,此时我们不会通过‘大米欧佩克’来获取利益。” “除非各大米生产国的大米品质得到保证,产量明确并稳定。”泰国外长承认,目前来看,OREC这样的组织可能无益于改善全球的食品供应状况。 此外,鉴于粮食生产的分散特性,“大米欧佩克”很难获得欧佩克那样的影响力。菲律宾国际大米研究所主任罗伯特·齐格勒指出:“大米由各国农民分散种植,石油却是由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在少数国家集中生产,两者的差异如此明显,很难进行类比。” 而泰国提议的“大米欧佩克”并未包括世界大米出口排行老三的印度,更不可能拉上老四美国,其代表性与欧佩克不可同日而语。 利益的博弈 2008年4月28日,联合国粮食峰会在瑞士伯尔尼召开,这次峰会集中了联合国27个重要机构,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在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粮食价格飙升已演变成真正的全球性危机。全球买不起粮食、需要帮助的人已增加到1亿人。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将不能保障。 此前,亚行曾预计,粮价上涨可能影响到10亿亚洲人口,使得多年来的扶贫努力面临倒退危险。据了解,今年亚行已经决定贷款10亿美元支持农业部门发展,而这个数字在明年将再翻倍。亚行行长黑田东彦说:“这能够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以便于向最贫困人群提供食物。” 去年以来,全球市场上的大米、小麦、黄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高粮价不仅使全球8亿多生活在饥饿当中的人更加难以度日,也使得人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评估(IAASTD)是由世界银行发起、多个联合国下属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国际性合作机构。4月15日,IAASTD发布了第一份全球农业评估报告,建议淘汰现在普遍的破坏环境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号召用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农耕方式替代对抗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虽然现在全世界的粮食产量理论上足够养活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全球仍有8亿人面临饥饿的威胁。原因何在?报告认为,现有的全球农业生产方式和贸易模式导致了严重的利润分配不公,使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虽然目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但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更快,大量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下降。 在其背后,美国孟山都公司和陶氏公司等大企业掌握全球使用最广泛种子、化肥和除草剂等产品的不少专利权。它们攫取暴利,却让一些小规模生产者买不起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构成制约。或许需要考虑改变适用于这类企业的知识产权规则了。 《星期日独立报》说,过去一年,部分农用肥料价格上涨2倍多,发展中国家农民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减少。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4月底表示,“目前得到的数据显示,粮价上涨对农民收入增加影响有限”,“在一些地区,尽管农民知道粮食价格上涨,但他们没有扩大种植面积,因为他们担心将面对高额成本”。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减少针对农产品的补贴,这种补贴长期以来造成了世界粮食贸易的扭曲。 虽然联合国还没找到有效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削减对农产品的补贴,但是有学者认为,目前或许是削减或者取消粮食补贴的较好时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农业领域的巨头们在粮食危机中攫取了创纪录的高利润。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3个月间,农业物资生产企业孟山都公司净收入1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收入5.43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利润几乎成倍增长。 嘉吉公司也不甘落后,同期净收入从去年的5.53亿美元增至10.3亿美元,上涨86%。经营农业化肥的美国美盛公司同期收入5.20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12倍,当时其营业额仅为4220万美元。 此外,主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工业的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在今年前3个月中收入5.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公司粮食销售和管理带来的营业利润几乎增加15倍,从2100万美元蹿升至3.41亿美元。 对此,总部设在英国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董事贝内迪克特·索思沃思谴责说,农业巨头从人们困境中大发横财不道德。粮食价格上涨没有使一般小农收益,而是让利润流入少数大公司腰包。看来,粮食的贸易模式该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