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意江南春:分众的蓝海》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宣布,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的投资。这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马云的这次大手笔震撼了业界。马云表示,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中B2B电子商务模式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也没有上市公司做B2B,“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在大家觉得B2B模式不会成功的时候,我们却始终在坚持做”。 目前,阿里巴巴每天的利润超过了100万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为6800万美元。 26岁开始创业的陈天桥,选择了网络广告、电信分成等模式以外的新赢利模式,从为韩国人做网络游戏代理商做起,很快成功转型,打造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网络游戏帝国。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盛大、分众传媒,它们的赢利模式都不是从国外照搬来的,都充满了这些财富新贵们的创意。也许有人会问:到底是产业成就了创业英雄,还是财富新贵的创意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产业?那么不妨看看江南春的经历吧,他或许能给你带来完美的解答与思考提示。 “无聊产业”盛行的年代 社会在进步,有些人“蜕化”得出奇无聊,有些人却“进化”得出奇聪明;有些人无所事事地无聊着,而有些人却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无聊来变现。 也正如“定位”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和艾尔?赖兹强调的那样,要使得营销信息传播奏效,企业必须由原来的“传播者导向”转变为“受众导向”,即从“消费者请注意”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 而在如今这个年代,时间、注意力和信任度都成了社会的稀缺资源,都市年轻人总是在不断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在可支配时间里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消费者时间的缺乏常常意味着注意力的缺乏。换句话说,注意力正在成为消费者手中的一笔财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膨胀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了商家争夺的最为宝贵的消费资源之一。因此,消费者一天中难得的“无聊”时间理所当然地成了企业争夺的最佳营销传播时机。 另一方面,根据AC尼尔森200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位消费者平均每天留下记忆的广告条数是1.79条,而18.8%的消费者几乎记不得任何广告,能够记住1~3条广告的人累计为46.6%。消费者每天接触到的广告信息多达数千条,企业的营销信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那“千里挑一”呢?选择最能引起受众注意的媒介渠道,把握最佳的营销传播时机无疑比广告设计本身更加重要。“无聊空间”更多地反映了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望与广告的结合。 实力传播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郑香霖认为,抓住无聊的眼球,在“等待经济”中诞生的新媒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如何通过不断创新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如何通过不断的服务维系终端客户。这些新媒体隐身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广告和娱乐结合得更为紧密。这些新媒体很好地找到了每个人单独的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了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未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等多种载体的整合,将成为必然。 看来,“无聊经济”似乎完全能解释诸如楼宇液晶显示屏这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市场基础。对于经营“无聊媒介”的人来说,抓住人们在各种地方短暂的无聊空隙、掠夺他们的注意力成为一座巨大的“金矿”。 当然,占据人们“无聊”时间的媒体,它们的存在如何持久,还得进行探讨和研究,毕竟作为新生的事物无时无刻会遭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质疑。但不管怎样,事易时移,以江南春为代表的一群人在“无聊”中找到了一个超过数亿元的新兴广告市场。这是个盛行“无聊产业”的时代。 分众也“无聊”

在家看电视,你面对一个选择题—节目还是广告?在楼宇电梯口,你也面对一个选择题—广告还是无聊?